《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18379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496页。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浏览报刊,感受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认识折线统计图。2. 使学生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比较,体会分析、整理数据的合理性,能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做出正确的判断。3. 在比较统计数据的不同特点,思考选择哪种统计图合适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习利用方格纸画图。能对所画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提出问题。教学过程一、 联系生活实际,认识折线统计图师:今天,老师很高兴看到了我们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在学校体育节活动中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同学,恭喜你,获得了男子200米第一名

2、,能站起来和老师认识一下吗?同学,恭喜你,获得了女子毽球第一名。是哪位?师:(手拿一大摞荣誉证书)像这样获得荣誉的同学有很多,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生:我想知道荣获第一、二、三名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师:那我们现在来统计一下。分别请荣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的同学起立,学生收集数据,并得出统计结果。师:同学们想想,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告诉别人这些统计数据吗?生:可以用统计表。生:可以用统计图。生: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师:就像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统计表或统计图告诉别人一些统计的数据和信息。【反思:由于是借班上课,且课前适逢该校举行体育节颁奖典礼,上课的四年级一班硕果累累。当

3、时想到:这些数据不正是统计教学的绝好样本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可以引起统计的心理需求。遂在上课前临时决定修改原来的教学思路(用故事激趣)。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鲜活的学习材料的激发下,果然兴趣盎然,提出了用统计表、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等不同方式来表达数据。美中不足的是,本来可以继续利用这一素材顺势进行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但仍未能摆脱预案的束缚,教学又回到预案的路子上。转变观念真不是简单地说说就可以的。】师: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老师带来了一些报纸,同学们一起看看这些报纸,你能找出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等报纸,寻找各种统计图表。师:说说看,你找

4、到了哪些统计表或统计图?学生找到深圳市二手房信息表等统计图表,并进行交流。生:我们这张报纸上超多。师:刚才这位同学说“超多”,老师把这些统计图都扫描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统计图、统计表是我们认识的,哪些是我们不认识的。出示报刊上的统计图、统计表的图片(图略)。师:如果是你认识的统计图或者统计表,就请你说出来。学生逐一指出自己认识的统计图或统计表。一个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成是条形统计图。师:它和前面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吗?生:这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都有两个直条,上一个条形统计图每一个只有一个直条。师:对了。像这种每项有两个直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师:(指一扇形统计图)这个又是

5、什么统计图呢?生:圆形统计图。师:这叫扇形统计图。我们在以后会继续学习和研究它。师:(指一折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认识吗?叫什么好呢?生:曲线统计图。生:折线统计图。师:为什么你把它叫做折线统计图呢?生:因为它的线看上去一波一折的。师:这位同学用了“一波一折”这个词来形容它,很形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板书)既然可以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了,还要用统计图干什么呢?生:统计表里只有数,不好看。师:不好看?你是说它不漂亮?生:统计图可以根据数据画成条形,也可以画成折线,好看一些。师:这个好看是不是就是让人一看就明白,更直观、形象的意思?生:是的。师:正因为统计图更形象、更直

6、观,我们刚才在报纸上看到了“超多”的统计图。【反思:由于报纸上有各式各样的统计图表,且这些统计图表与学生从教材中认识到的统计图表有着差异,为了让学生正确辨认各种统计图表,我们在预设中安排了“辨认各种统计图表”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又增加了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环节。原因有三:一是在给学生的多份报刊和教学课件中,出现了这样的例子;二是学生初步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将单式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放在一起,有了比较,能加深学生的认识;三是上课中“点到为止,适时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既不会增加学生负担,也不会引起学生反感,何乐而不为呢?】二、 分析、理解数据的合理性1.

7、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这里有三个折线统计图。(出示深圳等三地同一天早、中、晚三个时刻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谁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分别说出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标题、时间、横轴、纵轴,以及横轴和纵轴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思。师:我们把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生:它们都有标题、时间、横轴和纵轴。生:条形统计图画的是直条,折线统计图画的是线段。2. 读懂数据。师:这三个折线统计图是要我们干什么呢?请认真阅读活动要求,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出示活动要求)师:谁来说一说图(1)描述的是什么地方

8、?生:图(1)应该是南极。因为南极气温很低,参考资料中也说“南极有寒极之称”。师:你能结合统计图中的数据说得更具体些吗?生: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零下22,中午是零下17,晚上是零下29。肯定很冷。深圳和吐鲁番不是这样的。师:你怎么知道是零下的?生:图上写的-22、-17、-29都是负数,所以是零下。师:那图(2)呢?生:图(2)是吐鲁番。师:能说得具体些吗?生:因为吐鲁番的奇观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说明早上和晚上很冷,中午很热。统计图里早上6时是13,晚上是8,说明冷;中午是36,说明热。所以是吐鲁番。生:说明早晚温差很大。师:温差很大是什么意思?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生:一天中气

9、温从早上的13升到中午的36,又从中午的36降到晚上的8,变化太大。师:刚才这两个同学说到“变化”,其实这是折线统计图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很容易看出什么时候上升,什么时候下降,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如何。也就是很容易看出数据的生:变化趋势。师:既然图(1)、图(2)分别说的是南极、吐鲁番。那图(3)就是深圳了。你能联系深圳气候的实际情况说一说统计图合不合理吗?生:深圳的气候热的时候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早上26、中午31、晚上28,气温都很高。与我们的实际情况差不多。小结:(略)【反思: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统计图所蕴含

10、的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确地判断。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更多地依赖自己的数学直觉作出判断。但大多数学生能够结合统计数据的意义,主动联系生活经验去解释说明。】三、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学生会利用方格图画统计图1.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统计图,一种是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折线统计图。那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合适,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合适呢?我们先来看两个统计表。屏幕出示两张统计表:师:第一张统计表是老师上课前从校医室收集到的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我们班同学20032005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和同桌商量一下,两个统计表分别用什么统计图合适呢?同桌互相讨论、交流看

11、法。师:说说你的看法。生: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师:说说理由。生:因为它是5个同学的身高,用条形画出来,谁高谁矮很明显。生: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师:哦?你的意思就是把这个同学的身高和那个同学的身高连到一块儿?你的身高,我的身高,还有他的身高连到一起,你认为这样合适吗?生:不合适。师:第二张统计表呢?生: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生:同一个同学的身高从2003年到2005年,每年有不同的变化,画折线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师:就像刚才这两位同学说的那样,如果是不同的人或事物在同一时间进行对比,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如果是同一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时间发生变化

12、,就适合用生:折线统计图。(在“折线统计图”下板书:同一事物不同时间)2. 利用方格纸画折线统计图。师:老师这里有三张统计表,你认为分别选用什么统计图更合适?屏幕出示:5个同学体重统计表,某同学20032005年体重统计表,深圳市5月48日最高气温统计表。学生根据表格逐一作出判断。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方格纸上画出折线统计图,你想画哪个就画哪个。利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互相评价并改正。师:这位同学画的是深圳市5月4日至8日最高气温统计图,29在纵轴上并没有,你是怎么画出来的?生:在30下面一点点就是29。师:这样画准确吗?生:不准确。师:能不能找到一个画得准确的办法呢?生:(上台边演示边

13、说)用尺子把20至30之间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1,从20往上数9份就是29。师:在以后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位同学的方法。这里还可以从30往下数1份。【反思: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特点的统计数据,能理解折线统计图适合表示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对于统计图画法的教学,我们降低了画图的要求,特别是统计图的标题、时间、纵横轴的刻度、数据的标注等都点到为止,只是在准确找点的方法上作了进一步的强调。从学生画图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存在着目测估计定点、随手画折线、忘记标注数据等现象。】四、 学习内容梳理(略)五、 课外延伸师:用Powerpoint可以制作幻灯片,也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统计图。(用电脑展示圆柱状、圆锥状立体折线统计图)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己去试一试好吗?生:好!【反思:按照原来的预设思路,在后面的练习中,还安排了“错图辨析”(含有错误信息的折线统计图)和“热水和时间”(根据故事的发展经过选择正确的折线统计图)两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数据的意义和生活经验,判断该统计图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数据的能力。实际教学中,由于前面的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两个活动就没有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