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8135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49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doc(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泰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依据国家、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及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泰州特色与基础,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泰州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生态环境保护的行动纲领。一、发展形势(一)主要进展“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始终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生态名城”建设大局,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大力

2、加强环境保护,在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十二五”各项工作任务。“生态名城”建设扎实推进。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市创建两个领导小组,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三步走”战略决策,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创建,泰州市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姜堰、海陵、高港、泰兴先后通过国家生态市(区)考核验收,靖江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兴化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51个,省级生态乡镇74个。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三产结构由2010年的7.4:55

3、.0:37.6调整为6.0:49.0:45.0,全市绿色发展指数由2010年的56.2分提高到2014年的69.0分,全省排名提升2位。生态红线约束不断强化,泰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和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全市生态红线保护区面积扩大到1182.82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4%。制定出台泰州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监督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和泰州市生态红线保护区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市级补偿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红线在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地位进一步强化。循环低碳发展水平持续提升,获批建设泰兴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城市、兴化市戴南科技园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医药

4、高新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节能降耗力度不断加大,在船舶、纺织、化工等重点行业推进节能技改项目429个,累计节能105万吨标煤,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目标。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推进,累计关停并转“五小”企业1527家,淘汰落后设备271台(套)和燃煤小锅炉1153个,新建污水处理厂60座,配套污水管网1467公里,累计实施大气污染减排工程212项,水污染减排工程391项,2015年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86.2%和9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国电泰州电厂2台100万千瓦机组全面实行超低排放,成为全国试点、全省首家。“十二五”期间,全市化学需氧量、

5、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累计削减1.29万吨、0.17万吨、0.72万吨、1.58万吨,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检查全面开展,搬迁、取缔、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上游污染企业、砂石码头等环境污染风险源186个,积极推进通榆河等清水通道沿线排污口清理与整治,持续保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淮河、通榆河、南水北调东线、主要入江河流等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实施,淮河流域干流、南水北调东线水质考核结果基本达到类要求,2015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89.3%,居全省首位。近三年整治城市黑臭河道38条,整治长度约60公里,综合整治成

6、效位居全省前列。大气污染控制力度持续加大,2015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基准年下降20.8%,降幅位于全省第4位,新建大气自动监测站11个,实现PM2.5等6项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监测能力全覆盖,形成重污染天气24小时预测预警体系。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全面开展。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森林生态屏障建设积极推进,江河湖海防护林体系、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不断加强,新增造林面积3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3%。湿地资源保护切实加强,建成姜堰溱湖国家级、高港春江省级湿地公园,新建兴化里下河湿地恢复示范区1个、里下河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1个,完成湿地恢复面积0.56万亩,全市自然湿

7、地保护率达40.7%。村庄环境整治、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整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31行动”深入推进,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创造性地开展环境监管执法工作,党政同责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泰兴“严字当头”的环境执法成为全国亮点。环保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深入落实,成立市公安局食药环支队驻环保局警务室,“1219”非法倾倒废酸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法制保障最佳创新事例。跨区域环境安全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周边地区联动调查处理环境信访难点问题能力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建成江苏省首家“二噁英监测实验室”、“

8、江苏省环境保护土壤有机污染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环保科普基地”等,成功修订和发布5项国家环保部环境监测标准方法,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控。环保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环保行政审批改革深入推进,研究制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简政放权全面落实,编制环保行政权力清单,发布15项环保负面清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面推进,先后出台泰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暂行办法及9个配套文件,成立排污权交易中心,成为全省率先开展环境权益交易中心建设的两个试点城市之一。绿色金融发展机制不断完善,每年对全市近3000家排污企业开展环保信用评价。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和示范工作积极开展,靖江市被环保部

9、列为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治理修复技术与管理综合示范点。在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全市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环境质量不容乐观。2015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分别超标44%和74%,大气污染类型已逐步从煤烟型污染转变成为以工业废气、机动车排气和城市扬尘为主的复合型污染。受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影响,城市河道黑臭现象仍较为突出。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染减排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推进缓慢,全市再生水利用率仅为5%。固体废弃物处置能力与城市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区域生态安全日趋减弱。城镇用地迅猛增加,而有

10、较高生态意义的自然与半自然景观数量在不断缩减,造成生物多样性逐步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人工设施建设对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沿江地区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依然存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年减弱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四是环境监管执法亟待增强。随着环境问题日趋复杂多变,环境监管执法队伍的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难以适应环保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特别是乡镇监管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全市监管执法强度还不平衡,海陵区、医药高新区尚未组建环境监管执法机构。(二)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时期,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历史性的战略机遇。一是顶层设计达到新高度。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

11、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两份重要文件,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图,为基层实践提供引领和指导。二是法律法规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层面上,新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发布,以及一系列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为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武器”。“十二五”时期全省在水、气、固废等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先后制订修订了11部地方环保法规,填补了很多环保法律“空白”。泰州市在获得立法权后出台首个法律文件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为区域环境保护注入强大动力。三是公众参与环保氛围日益浓厚。过去五年,全市环保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绿色创建、帮助企业解决环境难题、坚决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等一系列顺民意、得民

12、心的措施,有力推动“绿色、低碳、生态”的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工作逐步转为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全市二产比重依然偏高,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特征依然明显,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支撑力量较为薄弱,短期内实现产业结构调轻调优存在较大难度。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十三五”时期,全市仍处于新型工业化加快转型、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虽然产业结构优化、治污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效益将有所提升,但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将进一步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步逼近限值。三是提升环境质量的压力。传统

13、煤烟型污染与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大气环境问题并存,区域排水环境不佳,水系不畅,城区黑臭河道依然存在,农村地区因面源污染导致的河流水质下降、土壤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依然严重,环境质量改善任重道远。四是环境风险防控的压力。长江沿线危险品生产储运企业和码头密集,化工园区较多,对长江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戴南地区小规模涉重企业集聚,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修复治理存在较大难度,同时全市部分危险废物尚不能做到及时规范处置,环境违法事件还时有发生,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存在较大压力。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挑战与机遇并存,是充满希望、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要充分利用新机遇新条

14、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的规划目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省、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决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着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切实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实现与全面小康相适宜的环境目标,为泰州市建设空气清新、水体清洁、环

15、境宜居、人民幸福的长三角地区“生态名城”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实行生态空间限域、资源消耗限量、产业发展限类、污染排放限额、环境质量限值“五限”并举,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突出重点、系统治理、全面管控,加大治理力度,持续推进环境质量改善。区域协同,分类指导。统筹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社会产业发展状况等特征差异,系统评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实施分类管理,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类环境功能区环境质量,促进市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序发展。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合力作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科技创新,

16、源头严防、过程监管、后果严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协调,注重衔接。加强与国家、省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相衔接,与国家、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部署相衔接,与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泰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相衔接,有机融合、相互支撑,为泰州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科学依据。(三)目标指标总体目标。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建成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系统健康、资源集约利用和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