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17843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雨污分流简介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雨污分流工程王璨1.南京雨污分流工程概况1.1 南京为何要进行雨污分流上世纪 80 年代起,南京排水设施建设基本以沿河道两侧埋设截流式 合流管为主。“十一五”末,全市建成污水收集管网约3580 公里(其中, 合流管约 2480 公里,污水管仅 1100 公里)。沿河截流式合流管留有溢流 口,存在雨季合流污水溢流下河的现象,易造成水体污染。城区大量河道 黑臭,问题集中体现在河里,而“根子”却在岸上。“南京目前有 60 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能力约为 200 万吨/日。”不过,记者了解到,按照环保部门的最新调查,从各污水处 理厂进水量来看,进水量达到设计负荷 75以上的,差不多只有

2、11 个; 达到设计负荷 60的有 19 个,其他污水处理厂进水量都在设计负荷的 50以下。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同时,污水厂还“吃不饱”。记者从污水 处理部门进一步获悉,如果污水处理厂都能按照日处理能力满负荷运行, 就像去年试点的锁金村的成效那样,南京市目前产生的所有污水,其实都 能得到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南京的管网不配套,不少地区地下管 网没有建好,污水无法全部收集汇入污水处理厂;还有部分污水处理厂不 能正常运行,导致了目前水质达标率低、污水处理厂“吃不饱”的双重困 境。南京的排水设施为何这么脆弱?周金良:大量的雨水一下子根本无法 排净,极端天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我们的排涝防汛设施,

3、不能以极 端天气的表现来检验,而是要通过科学的标准、办法来检验,我们的排水 管道设计是符合国家规范的。以前排水管道是不到一年一遇的标准,经过 改善之后,目前排水管道已经达到3 年一遇的标准。尽可能去适应这种极 端天气,这是我们今后的城市建设管理的不断追求。目前南京主要的城市排水体制为“截流式合流制”,也就是说雨量不 大时,雨水和污水一起通过截流干管进入污水处理厂;雨量较大时,超过 干管负荷的混合污水将流入溢流管道排入河流不难理解这是南京市 内水体黑臭的源头。这边是水体脏臭,那边的污水处理厂却经常处于进水 量不足的状态。原因在于除了途经合流水管的污水,还有许多污水口未经 污水厂处理直接排向了内河

4、。因此南京要做的雨污分流,不仅是让雨污分道扬镳。还要边施工,边 沿路查漏补缺,将暗中排污的管道导向“正途”。如此一来,雨水直接排 入河道,污水则一路奔向处理厂,首先就降低了河道的源头污染。同时增 加了污水的浓度,水处理的效率也就提高了。此外,雨污分家后腾出了更 多管道空间给雨水,一定程度上也能在下大雨时起到防汛作用。说到雨污分流,南京不是第一家。天津、昆明、广州、青岛、上海、 无锡等地早年就相继开挖雨污分流管道。相对而言,南京还是落后的。南 京城里雨污分流的区块一度少于30 公里,污水管网不到无锡的五分之一。雨污分流也不是什么“拍脑袋”决定。今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 的通知要求,“力争用

5、5 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10 月中旬 公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要求,“新区建设应当实行雨水、 污水分流,雨污合流地区应当结合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要求,进行改造。”一年两发文件,足见雨污分流是大势所趋。1.2 南京雨污分流工程简介2007 年开始试点雨污分流。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为防止玄武湖 发生类似环境事件,2007 年南京市启动了雨污分流研究工作。2008 年立 项开展锁金村片区雨污分流试点。2009年 5月启动施工,对锁金村地区约 11.23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 71 个片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2010 年底基本建 成。建成后紫金山沟、唐家山沟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

6、2009 年专家论证雨污分流。2009年 10月起,南京市先后邀请上海市 水务局、无锡市排水管理处、广州市水务局等兄弟城市部门技术负责人和 知名专家学者为水环境整治工作出谋划策,在分析、对照兄弟城市的做法 后认为:制约我市水环境根本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主城排水管基本为截流式 合流制,分流制污水收集系统尚未形成。此后南京举行城市环境整治通报会宣布,计划 2010年起至 2014年底 投资 180 亿元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南京将这一工程称为“5534工程”: 用5年时间,全面完成老城区及周边地区雨污分流,敷设500公里污水干 管,完善 3000 个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污水支管,使城市主要水体水质 断面

7、达 4 类水以上。2010 年起全面启动主城工程。原市政公用局组织编制了南京市雨污分 流工程总体实施方案,计划从2010 年至2014年,对主城226平方公里范 围内实施雨污分流,敷设约5 0 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完善约40 0 0个住宅 小区及企事业单位的污水支管。2010 年 1 月,总体实施方案经过四轮修改 后,分别经市长办公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主城雨污分流工程正式启 动。三年下来,铺设主城主次干网330公里,埋设污水支管840 公里,特 别对玄武湖、护城河、金川河片区实行了整治。其中,锁金村片区入湖河 道基本截污,紫金山沟、唐家山沟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内金川河水系, 污染物指标最高

8、降幅达到 92.5%;外金川河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河 西北部水系整个污染指数下降了 70%左右。南京原有的 60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量达到设计负荷75%以上 的只有 11 个。雨污分流后,沿路查漏补缺封闭直接排污口。单单桥北污 水厂进水水量就由5000吨/日提髙到5.3万吨/日,进水COD浓度由90毫 克/升左右提髙到170毫克/升,污水处理效率大大提升。(注:COD为化学 需氧量,数值越髙表明污染越严重。)2015年主城雨污分流完工。“十二五”后三年主城区计划敷设污水主 次干管600公里、片区到户支管2300公里。通过不到3年时间的努力, 2015 年基本完成老城雨污分流,老城河道

9、将基本消除黑臭;2016 年以后 向城市外围扩展,加大村镇污水设施建设力度。1.3 目前南京雨污分流面临的困难实施了3年,雨污分流工程遇到的困难着实也不少。一是新建管网系 统受到路网限制,经常因为动迁拆违、地块开发滞后,道路系统尚未形成 等原因,导致有些地方的局部管道没法敷设,比较难形成连贯的污水系统。 二是污水收集受城中村、棚户区、违建等影响,局部难以施工,无法敷设 入户支管,造成短期内污水下河。三是易受全市重大工程交叉施工影响。 比如,北京东路、北京西路污水管因地铁 3、4 号线施工,暂时不具备进 场条件。桥北污水系统江北大道主干管局部因地铁11 号线占用施工断面, 暂时无法实施。四是可作

10、业时间、空间十分有限。主干道施工白天要保障 交通,只能利用夜间施工;片区夜间要保障居民休息,只能利用白天时段 施工,但白天又有交通压力。同时,施工路段要留出交通路幅,并且地下 管线错综复杂,作业空间十分有限,可谓“螺丝壳里做道场”。五是部分 老旧小区阳台立管施工困难。片区雨污分流工程中,为收集南阳台洗衣机 排水,需要增设排水立管,但不少老小区一楼院落违章搭建较多,立管实 施起来十分困难。六是企事业单位雨污分流困难。按照“谁污染、谁治理” 的原则,企事业单位内部应实施雨污分流、产权单位自行承担建设资金。 但目前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不愿承担建设资金,造成雨污水合流下河,影响 雨污分流效果。特别是在河西

11、地区的一些高档小区,居然也没有埋设雨水 污水两套管道。七是雨污分流工程易受全市重大工程交叉施工影响。如北 京东路、北京西路污水管因地铁 3、4 号线施工,暂时不具备进场条件。 桥北污水系统江北大道主干管局部因地铁 11 号线占用施工断面,暂时无 法实施,只能待地铁完工后进场。1.4 南京雨污分流的利与弊南京雨污分流为何不行。南京雨污分流工程尽管投资巨大,但这项工 程并非适合南京,而且南京在设计排水工程的抵御期也只将暴雨重现期设 定为半年到 3 年一遇,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区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 限,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采取最高:纽约是“10 至 15 年一遇”,东京 是“5 至 10 年一

12、遇”,巴黎是“5 年一遇”标准。除排涝不利之外,南京 市平均每天还发生挖管道等导致的爆管事故达30 多起。南京治涝应多元化,而非斥仅仅巨资打造雨污分流系统,还应该从城 区本身地理特点着手,要有“留水”系统。例如德国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 就采用透水材料铺装路面,并致力于不透水路面的改造,其目标是到 2010 年,把全国城市 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其实留水这种处理方式不仅 仅是为了收集利用雨水,对于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系数,缓解城市内涝压力 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突发的大密度降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 院副教授赵树旗如此评价留水系统。但国内目前虽然并不普及,但像下凹 式绿地、铺设透水砖和

13、修建蓄水池等收集雨水的设计还不多见。城市内涝, 排水系统是根源,留水系统也容易被忽视。南京巨资打造雨污分流的确是 解决城市内涝的途径,但城市规划者应分析其中利弊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 宜,而非一劳永逸地拷贝模板,拍脑袋做决定。雨污分流的前两个目的都达到了,但防汛效果在投建以来一直备受拷 问。每到暴雨淹水,不同的官员就要出来重申,“雨污分流工程是环保工 程,不是排涝工程”。面对所谓“年年看海”,政府也“气短”。今年9 月, 官方总算硬气了一回。据称,去年遭遇 50 毫米以上的降雨时,南京全市 有 100 多个淹水片区,今年雨量相同时,全市是 21 个淹水片区。其中最 严重的淹水点是燕山路,原因是电台

14、村还没有搬迁,地下的管道埋不过去。 在雨污分流的区块,排水效果还是不错的。不管南京的雨污分流是环保还 是排涝,需要认清的是,排水本质上是一个远比治污艰巨得多的任务。从 国外的经验看,除了水管要扩容,还涉及到铺设透水地砖、充实地下水、 利用屋顶集雨等方式。1992年至 2006年期间,日本为提高东京的排水能 力,耗资 30 亿美元在东京郊区掘地 50 米构建地下“排水宫殿”。日本耗 巨资修建的“东京地下排水宫殿”,虽然壮观,也只能抵御5到 10年一遇 的大降雨虽然南京的雨污分流有上述成效,但不可否认其进度奇快,有“冒 进”之嫌。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日前表示,领导干部应该有“功成不必在 我任期的觉悟

15、”。而南京雨污分流设计上侧重于排污、没有考虑到初雨污 染也是事实。(注:初雨污染指的是,雨水自空中进入污水管道的过程中 吸附空气中和地面上的污染物质。)这些都是可商榷之处。可在南京市长 被双规后,“无的放矢”的批评之声日益高涨。有人忙着叫停城建,有人 将这样一个民生工程与贪腐放在一起批判。曾有人杜撰,德国人在霸占青 岛期间,留下用油纸包好的下水道零件,现在则有网民仿效之,臆测国民 党的基建,声称“国民党可是耗费了大代价,那可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 而雨污分流则“毁”了南京。1.5 解决对策一、 对雨污分流工程的思考共同沟很多人都看过一个老电影叫悲惨世界,里面法国巴黎在一百多年 前的城市地下排

16、污系统就巨大无比,里面可以开车了。为啥南京的污水管 这么细,尤其是小区也就二三十厘米粗,这不是很容易坏吗?要是淤积了 怎么挖呢?”网友“只是问件小事”向住建委网络发言人提问,这个问题 也同样困扰了不少南京人。“雨污分流”这个工程上的专用语,绝对是今年南京最热的词。 数据显示,目前南京有1700 个工地正在施工,其中1100 个是市政工程, 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雨污分流工程而来。家门口、马路上的污水管随处可 见,而老百姓的担心也随之而起,“这么细的管子,估计用个三五年就坏 了。”污水管的口径到底需要多大?是不是越大越好?南京的地下管网里 为啥不能也开车呢?大片印象:在下水道里开车、住人事实真相:那不是下水道,那叫共同沟“其实国外的那个不叫下水道,而是共同沟,学名共同廊道。” 南京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工程师明劲松介绍,大家从大片里看到的不是 单纯的下水管,而是几乎所有的管道的一个外壳,雨水管、污水管、燃气 管、电力管、通信管网等都集中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