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77945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课文的第二段是重点,而明白本课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及少年讲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3、情意目标: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

2、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揠苗助长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寓言故事,题目是螳螂捕蝉,齐读课题。4、师:寓言故事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运用得好,产生的力量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不信?请大家读课文。二、自读课文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会写。1、 学生自读课文

3、。2、 出示课后习题3词语,让学生读一读。3、 听写四组词语:(1)蝉 悠闲 自由自在(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4、大屏幕出示这四组词语,同桌互相批改校正,齐读。三、重点讲述寓言故事的9、10、11自然段。师:刚才听写的这四组词语,找一找在课文的哪几自然段?(9 、10 、11)下面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读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蝉、螳螂或黄雀,每人只能充当一种角色,体会他们的心态。(教师巡视指导)1、 大屏幕出示有关蝉的句子:“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师:当蝉的同学站起来

4、,说说你在想什么?生作答,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蝉的“悠闲”、“自由自在”而没有警惕性的心态。2、 大屏幕出示有关螳螂的句子:“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师:螳螂们,说说你们此时的心态。生回答后可以请一、两个学生表演一下螳螂的动作。3、 大屏幕出示有关黄雀的句子:“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师:黄雀们,飞出来吧!说说你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四、思维训练,领悟道理。师:蝉、螳螂、黄雀虽然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但它们有共同之处,说说看。(课件:书上插图2)生答后,引导学生看书上句子“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

5、隐伏着祸患呢!”(在课件图的下方出示)师:蝉眼前的利益是什么?(露水)螳螂呢?(蝉)黄雀呢?(螳螂)引导学生说: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板书:只顾眼前利益)师:“隐伏”什么意思?(隐藏、潜伏) “祸患”什么意思?(祸事、灾难) 这两个词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隐患”师:那蝉身后的隐患是什么呢?(螳螂) 螳螂呢?(黄雀)黄雀呢?(少年的弹弓)引导学生说:它们都没有顾到自己身后的隐患。(不顾身后隐患)师: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板书:不能)五、感悟全文,发展语言。师:这则寓言故事是谁讲给谁听的?(少年讲给吴王听的。)师:少年为什么要讲给吴王听?(可略些,弄懂事情起因

6、即可。) 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给吴王听?(生答:1、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2、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会把少年杀掉的;3、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4、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捕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师说:这与大臣们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的劝是“”直劝“力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巧劝、智劝。看来,

7、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师:下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1、 给第3自然段补写情境台词,在表演时做旁白用;2、 四人合作练习分角色读(1人读提示语,1人读吴王的话,1人读少年的话,1人当评委。);3、 小组合作进行表演。(友情提醒:请注意提示语,想一想少年和吴王说话时是怎样的语气?当时有什么神态、动作?)4、 哪一小组上来表演或分角色朗读?(其余小组的同学当评委)师: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六、总结:一个少年用一个寓言故事说服了吴王,平息了一场战争,消除了可怕的隐患,这就是语言的力量,智慧的力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也是一则成语故事,后人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目光短浅,一心图谋侵害别人的人,却不知道有人正在算计他。七、作业: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或表演给低年级小朋友看。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如果有,仔细想想你该怎样劝?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