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170749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9.2生态环境问题对点训练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1.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解析措施应从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之前和之后两方面分析。原因是该地区土层薄,且多雨水,工程

2、建设中的不当行为易造成水土流失。2.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

3、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 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具体措施主要从严格管理农业生产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给农民经济补贴、加大宣传等方面回答。3.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

4、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根据图示可知,该区域湿地面积减少。原因是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伴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第(2)问,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

5、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4.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图一示意某区植被分布,图二为灌丛沙堆景观。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答案影响:灌从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6、其他合理答案亦可)解析从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早期灌丛沙堆的主要作用是固沙,在一定程度上对绿洲具有保护作用;但如果灌丛死亡,则造成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针对上述现象,可从保护山地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等方面说明保护措施。5.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

7、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解析本题考查野生动物的保护。根据材料可知,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迁徙途中死亡的原因可能为途中缺少休憩地、缺少食物及天敌与人类猎杀等。对于中华秋沙鸭的保护对策应根据迁徙途中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休憩地的建设、食物的保障,以及提高人类的保护意识等。6.阅读图文材

8、料,完成相关问题。15年间,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水域面积从55平方千米缩小到约30平方千米,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红碱淖遗鸥种群的数量比起2010年前后15 000多只的鼎盛时期更是下降了三分之一。遗鸥喜欢栖息于开阔平原和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咸水或淡水湖泊中,遗鸥的繁殖期为56月,以枯水草为材,杂食性,繁殖期以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10月南迁。试推断红碱淖遗鸥数量下降,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气候持续变干;入湖水量不断减少,水域面积减小;食物量减少;旅游活动开发(鸟类繁殖期间的观鸟游)和过度捕猎;水质变坏等。解析自然原因方面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湖泊面积萎缩对气候、食物、水质的

9、影响;人为原因方面主要分析人类活动增加对栖息环境的影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四城市是我国各地区城市污染的典型代表,图中反映近几年来四地API(空气污染指数)随季节的变化图。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国雾霾天气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原因。错答错因分析不清楚冬季和夏季大气的运动状况和植被分布状况对污染物质形成和扩散的影响,导致答案不全。正答空间变化特点:北方比南方严重。时间变化特点:冬季比夏季严重。北方比南方严重的原因:北方的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高于南方,污染物排放量大于南方;北方降水少,大气自身的净化能力较南方差;北方植被密度小于南方,植被的吸附净化作用差于南方。冬季比夏季严重的原因:冬季居民取暖大量燃烧煤炭等燃料,释放更多的污染物;冬季地面温度低,低层大气容易产生逆温,空气垂直对流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雾霾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气污染状况具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征,结合气候和污染物的排放分析回答原因即可。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