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60144 上传时间:2023-03-0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doc(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10篇)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熟悉。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熟悉,能够从平面图形中辨别出三角形,熟悉了线段,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在此根底上,本课时安排了三角形各局部名称,定义,高和底等教学内容。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和各种图形打下根底。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在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熟悉各局部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和方法 在操作活动、概括中,积存熟悉图形的阅历和方法。 (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熟悉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四、教学预备 课件、实物投影 五、过程设计 一、观赏图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教师今日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师: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中都有哪种平面图形? 揭题:是的,每张图片中都含有三角形。三角形的神秘特别多,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有什么作用呢?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揭开三角形神奇的面纱。(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熟悉) 设计意图:通过建筑图片,增加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熟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3、学习新知 1、三角形的定义 (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自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 (2)师:自学完了,假如现在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画么?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并介绍一下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说的时候板书: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并提问:对他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4)师:这些是同学们刚刚通过自学知道的学问,那你觉得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呢? 指名不同的学生说。 刚刚有同学说到: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里哪个词是关键? 师:三条线段围成是怎么样的?(出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对这句话你们都理解了吗?那教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

4、。 教师举出反例让学生推断。 师:现在你认为究竟怎样的图形才叫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帮忙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围成”的含义,培育学生的抽象概括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5)师:你们每人都画了一个三角形,黑板上现在也有一个三角形,这么多的三角形,我们该怎么去区分它们呢?你们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给它们标上字母) 师:教师给黑板上的三角形中的每个顶点分别标上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记作三角形ABC。 在三角形ABC中,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A,那么其他两个就是?这条边叫AB边,那么这两条是?请你想一想,这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 2、三角形的高 (1)师:看黑板上的三角形,假如小红家刚好就在点A,

5、BC是一条小河,小红要去提水,你认为走那条路比拟近? 师:是走AB这条路吗?还是走AC这条路呢?其实啊,这两条路都比拟远,你能想到最近的路在哪里吗? 师:对了,就是从这个顶点动身,作对边的垂直线段。这条路才是最近的。 师:谁能上来把它画出来?指名,要求学生边画边说画垂线段的过程。 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BC这条边重合,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点A,再沿着这条直角边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当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时候请其他学生补充) 师:让我们重温一下刚刚画垂线段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黑板

6、上这条垂直线段就叫做三角形的高,与高垂直的BC边就叫做它的底。通常,三角形的高要画成虚线,还要标上直角符号。(板书:高、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详细情境,然后学生借助已有的学问和阅历解决详细的问题,形成学问迁移 (2)师:你会画高吗?请同学们在刚刚自己画的三角形中画高。 (3)师出示推断题,哪些是三角形的高?刚刚教师看到有同学的高是这样画的,他们画的对吗?为什么? 师:第四个图形画的是高吗?想想看,它是怎么画出来的。这时候谁是底? 师:为什么刚刚把BC叫底,现在却把AB叫底呢? 师:刚刚提到的过一个顶点可以向对边引出一条高,想一下,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高吗? 师:想想看,过点B如何画

7、AC边的高?方法也一样,把三角尺的直角边和AC边重合,经过点B就能画出这条高,这时AC边就是三角形的底。(课件演示)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能画几条高?(从3个不同的顶点动身能画出3条不同的高) 师:你还能在自己的三角形中画出其他两条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应用拓展,提高技能 (1)师(课件出示):想象一下,这些三角形的高在哪里? 师:课件出示前面三个图形的高,这些高有什么变化?这是什么缘由呢?(为什么高渐渐向右移动) 生:顶点向右移动。 师:假如顶点连续向右移动,那么最终一个三角形的高应当画在什么地方呢? 生:与另一条边重合了。 师: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是

8、直角三角形)这里AC是高,哪条是底呢?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你还能找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吗?(学生找出) 师:原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对应的两组底和高。 (2)师:现在教师把这四个图形放在一起,想一想,假如顶点连续向右移动,会消失怎样的三角形,高会消失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 学生先想象,再指出高的位置。 师:假如顶点向左边移动呢?(课件出示)高又会消失在什么地方? 学生想象后,再指出。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大屏幕,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板书:同底等高) 师:想一下,为什么这些高的长度都相等呢?(顶点在平行线上移动) 师:假如顶点不在平行线上移动

9、,他们的高还会一样吗? 学生答复,师演示。看来高的位置跟什么有关?是呀,同学们高是从顶点画出来的。 (3)师(隐去三角形,留下顶点和高、底的虚线):假如以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为三角形的一条高,你能想象出这个三角形吗?它的底在哪里? 师:隐去底,现在你还能想象出三角形的底在哪里吗?请你画在练习纸上。 学生画,展现学生作品。 像这样只给指定高的三角形,你能画多少个三角形?那假如高确定了,底也确定了,现在你能画出几个三角形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再现学问,总结反思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三角形的学问,你还有那些问题和怀疑? 这节课我们明确了三角形的特征:

10、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知道了高是从顶点动身画出来的,讨论了顶点的特性,下节课我们还要连续探究三角形的其他神秘。 六、作业设计 书本第65页练习十五第一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熟悉 3个角,3条边,3个顶点 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高底 八、教学反思 如何正确地理解并画出三角形的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学生画高的时候会常常消失错误呢?分析思索后我发觉许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地找到顶点及相应的对边,学生的操作是在仿照中进展的,所以我让学生帮小红找最短的路径,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问和阅历解决详细的问题,在详细情境中逐步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定义。然后逐步深入,让学生感悟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

11、依存关系,最终隐去三角形,和底让学生想象三角形的底在哪里,再次感受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问点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洁的问题。 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5、用2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用2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7、用2个一样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练习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4,那么它的另外两个内角是()和()。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

12、和是85,第三个角是(),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另一个内角是(),按边分这是()三角形。 4、三角形最多()个直角,最多()个钝角,最少()个锐角。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或()、()。 参考答案 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94,那么它的另外两个内角是(43)和(43)。 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第三个角是(10),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45,另一个内角是(45),按边分这是(等腰)三角形。 4、三角形最多(1)个直角,最多(1)个钝角,最少(2)个锐角。 5、已知等

13、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80,另外两个内角分别是(50)、(50)或(80)、(20)。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理念: 1、敬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之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试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在熟识了什么是三角形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我力求从试验入手,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判定如何才能搭成三角形,引导学生经受“发觉问题、大胆猜想、操作验证、修改完善、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最终发觉三角形中三边之间的这一特别关系。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积存了大量的操作阅历和讨论阅历。 2、以活动为根底,在活动中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亲身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本节课的设计我转变了“教师重讲学问、学生轻听学问”的模式,而是改为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觉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作为目的,使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了落实,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仆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让学生经受探究数学的过程:猜想-试验-结论,感受数学思想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 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象猜想,近一步深化空间概念,提高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猜想、试验,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