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15972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基础,提升能力.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昌邑市实验中学 马克明3月15日,市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高长江老师牵头组织了全市的初中化学复习研讨会。会上高老师对全市化学教师提出了研究初中化学“321”复习模式的要求。会后我立足于学生的学情实际,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尝试,并不断地反思总结,有了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现总结如下:我在复习课中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 知识梳理与强化记忆我在不同的单元采用了不同的基础知识梳理方式,以尝试复习效果的最佳方式。一种方式是教师编制梳理基础知识的学案,把一些重点知识以填空或问题的形式呈现。提前印好分发给学生,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前完

2、成。之后在课堂上小组订正答案,确定不了的答案提出来,由其他小组或教师作答。另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回家用一张8开的白纸,对照课本和课堂记录自我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图,对于相近知识可列表比较。要求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要详细,要到边到沿,不遗漏任何一个小知识点。教师在课前检查,课前2分钟把一些梳理的比较好的知识网络图,分发给同学们传阅,传阅过程中与自己整理的对比找出不足和遗漏点,学习别人的梳理知识的方法和认真学习的态度。之后在课堂上由小组内交流完善知识网络,遗漏的地方用红色的笔补充完善。展示时,为使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我把每个单元的知识分成几个模块,提前分好工一个模块由几个小组共同负责展示。展示时

3、,先由一个小组派一个主讲人到黑板上边讲解边板演,其他小组补充完善,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并强调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不断补充完善。在每一模块展示完毕之后,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在溶液一章我提出如下问题:1、汽油、洗涤剂和纯碱都可去油污,原理有何不同?2、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若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若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大,可能由哪些原因造成? 3、若硝酸钾中混有氯化钠,要提纯硝酸钾应用什么方法?其具体操作步骤是怎样的?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作用:1、使同类知识纵向横向联系

4、对比,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防止混淆。2、使知识得到延伸拓展,延伸到中考常考的地方,并且是学生的易错点和失分点,以此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3、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维,以此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严密性,防止产生思维偏差。在尝试了以上两种方式以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他们更喜欢哪一种梳理知识的方式。学优生和中等层次的学生大部分喜欢第二种方式,原因是第二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我梳理知识网络的过程,是学生自己翻阅课本上勾画的重点知识及课堂笔记,渗透进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编制而成。是一个自我梳理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复习记忆的过程,是一

5、个内化知识的过程。此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知识的记忆、理解、整合和重现,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而第一种梳理知识的方式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构建,学生只是为填空而填空,填完之后知识还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利于学生解决综合性强的,考查知识内在联系的题目。一部分学困生喜欢第一种方式。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不愿意动脑筋,觉得第一种方式写字少,省时间,更适合他们。综合以上调查,我在实际教学中以学生的学情基础为根本出发点,遵照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主的选择知识的梳理方式。以上环节完成后,学生是不是基础知识都记住了,答案是否定的。以上只是完成了对知识

6、的梳理和初步记忆,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上,下一个环节重点放在对知识的强化记忆上。我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拿起自己整理完善的知识网络图,站立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同桌互相检查后背过后方可坐下,然后教师跟进检查。检查的形式主要是抽查,抽查中等生和学困生,抽查重点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易检查全部知识点,时间上不允许。检查时可以相邻的三五个同学一块检查,也可单独检查某个同学,以第一种方式为主。也可由课代表或小组长与老师配合共同检查。通过检查,落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知识只有先理解了、记住了,才会应用形成能力。对于先记住基础知识的同学,坐下后可先做着教师提前下发的练习题。二、典题示范与

7、规律总结复习课中不能搞题海战术,应精选典型例题,通过典型例题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展示做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已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典型例题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中考常考的重点知识和重点题型,同时也是初中化学最核心的知识和与高中学习相衔接的知识。2、考查多个知识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综合性题目。3、最好能与实际相联系的有真实问题情境的题目,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4、典型例题每章选取两到三个为宜,不宜太多。例如溶液一章我选取了以下两个典型例题:【例一】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溶解度/g a 60 B b 32 A C c t1

8、 t2 t3 温度/(1)A点表示的意义 ,B点表示的意义 。(2)a物质在B点处于 状态,在c点处于 状态;b物质在B点处于 状态。(3)要从a物质的溶液中得到a物质的晶体应用 法,原因是 ;要从b物质的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应用 法,原因是 。若a中混有少量b,要提纯a物质,应用 法。(4)使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5)t3时,35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克。(6)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不析出晶体的是 ,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例一的设计综合考查了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应

9、用,考查的知识点有溶解度曲线(点、线、面)的意义、结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及简单计算、还有饱和溶液温度改变后依据溶解度的变化判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等。关于中考中对溶解度曲线应用的考查基本都涉及到了。本章学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是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特别是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不会,而此题型是中考必考的题型。为此我设置了例二,专项训练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例二】10g碳酸钙与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第一问的设置,意在为第二问做准备,同时想通过追加

10、问题的设置突出学生的易错点,防止学生再出现把溶液质量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错误。我在学生解答第一问时设置的问题是:在求二氧化碳的质量时,是把碳酸钙的质量代人方程式还是把稀盐酸的质量代入方程式?学生在回答完之后我马上追问:为什么不能把稀盐酸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由此总结出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量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不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题目的条件一改该如何计算?如题目改为12g石灰石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通过此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得出若题目的已知量中没有纯物质的质量,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X纯物质在混合物中的

11、质量分数求出纯物质的质量,再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关于第二问的求解,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我采用了学生好接受的形象教学法,图示了反应过程中物料与外界的交换过程,如图所示。再举一个类似的小学生都会的题目:两个人分别给你两个和三个苹果,你又给了别人一个,你还有几个苹果?学生便很快正确列出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计算式,之后我让学生归纳总结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计算公式,学生稍加思索后便顺利得出: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反应物质量之和生成气体质量(遇到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减生成沉淀的质量)。我进一步追问,使问题步步深入。1、反应物中有溶液时,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是把整个溶

12、液质量加进去,还是只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什么?通过此问题的思考交流与讨论,让学生明白反应物溶液中的溶剂在反应后溶解了生成物,所以在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时应把整个反应物溶液质量都加进去,防止学生只加反应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2、实际中往往遇到含杂质的物质,如题目改为12g石灰石与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6%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该如何计算?(假设石灰石中杂质即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教师追问:为什么不能把杂质质量加进去?若杂质溶于水是否应加进去?以此让学生辨析,明确遇到反应物中有杂质时什么情况下该加,什么情况下不该加。弄清楚了以上问题之后,再及时跟

13、上变式训练及时巩固,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班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会了此类题目。此环节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前对典型例题的选择和问题的分解和层次化、递进式设计上,以及对课堂的调控和及时点拨、启发与引导上。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自我练习、思考、交流讨论;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自我总结归纳解题的规律与方法上,并在变式训练中及时巩固与应用。三、变式训练与展示提升此环节主要针对典题示范和规律总结之后,及时跟上变式训练,让学生在新的题目中学会应用总结出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巩固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解题技巧与方法。同类变式训练不易太多,以二至三个为宜。可以变换题目的条件,也可以变式考查学生

14、的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归纳性思维等。力求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严密性。例如还是有关溶液一章中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还可以在典题示范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以下两个变式题:1、为了分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实验研究,即取12g石灰石样品与10%的盐酸反应,并绘制了加入盐酸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见下图)。气体的质量/g 4.4 0 a 盐酸的质量/g说明:石灰石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1) 共用去盐酸的质量为多少克?(2)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 某同学列出了如下计算式:石灰石与盐酸刚好反应完全时所得溶液质量=(12+a/10%4.4)g,小明对该计算式提出了质疑,请指出其中的错误 。2、(2010湛江)我市某校初三(1)班学生去湖光岩春游,带回了几小块石灰石样品。为了检测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用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与样品充分反应来进行实验测定(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盐酸反应),测得数据如下表:甲同学乙同学丙同学丁同学所取石灰石样品质量/g10101010加入盐酸的质量/g20304550剩余固体的质量/g6411试回答:(1)10g样品与45g盐酸充分反应后,盐酸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