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154672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完整),供大家参考。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和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化学学生教案模板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

2、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能力 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 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

3、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三、学情、学法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初中接触的 “溶液体积”与“溶剂体积”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

4、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四、教学程序本节课依据主体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按照主体探究式学习,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主体探究式学习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开放性,即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不拘泥于课堂。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课前探究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的标签,很快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中的诸如复方甘草口服液、84消毒液、眼药水、枝江大曲、矿泉水等,实验室诸如硫酸、NaOH

5、溶液等标签。在课堂上我将请他们相互展示,并根据自己手中的标签归纳表示溶液组成的多种方法:v/v 、m/v 、n/v、m/m,从而教师引入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之一物质的量浓度。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学习了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又得到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真正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主探究探究一、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主体探究式学习认为:学习者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新知识。采用主体探究式学习,学生不再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从课本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等基础通过生生间、师生

6、间的相互协作来获取新的概念。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本感受概念,然后在三个具体实例的练习中运用概念。(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 1mol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2. 1克NaOH固体溶于水,配制成体积为1L的溶液。3. 1molNaOH固体溶于1L水配制的溶液。)第一个练习直接运用概念的表达式;第二个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间的换算”。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成功的,学生更是如此。两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三个练习看似简单,实则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学生们将在各自不同的评判与反思中,激烈的争论,我将这个“舞台”让给学生,他

7、们尽情发挥、表演,相互解答困惑,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生对此练习可能会有下列见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溶液的体积和溶剂的体积是不相同的; 此题尚须补充、添加已知条件;必须知道NaOH固体的密度,则可计算NaOH固体的体积,然后与水的体积相加就可求出溶液的体积;体积是不可以相加的,必须知道NaOH溶液的密度,通过溶液的质量求出溶液的体积。整个过程中,他们不仅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彼此的心灵去相互碰撞。直到他们达成共识,共享成功后,我再给出练习所缺条件溶液的密度,同学们再次进行计算,他们就不仅仅领悟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还掌握了溶液体积的计算方法。乘胜追击

8、的几个判断题的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溶液稀释和体积分割时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影响及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种类,即为后面的“当堂反馈”作好铺垫,又达到了升华概念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为丰富。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

9、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 固体、 固体、 固体、 固体不导电,而 溶液、 溶液、 溶液、 溶液都能导电。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 、 、 、 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

10、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如: 、 、 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蔗糖、酒精等。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学

11、生回答根据灯泡发光明暗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知道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结论电解质有强、弱之分。板书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投影图1-10, 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示意图。讲述离子化合物与某些共价化合物能够在水分子作用下完全电离成离子,而某些共价化合物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投影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如 。学生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板书三、离子反应:引导分析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就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板书1.概念:离子之间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学生总结

12、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板书生成弱电解质,如 、弱酸、弱碱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难溶性物质,如引导分析由上述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我们来分析离子反应的特征是什么?总结3.离子反应的特征:投影向着减少某些离子的方向进行,反应速率快,部分离子反应有明显的现象。4.离子反应类型:离子之间交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离子和分子之间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板书四、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实验实验1-2中的实验、,并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思考原因。投影提问实验现象?学生回答实验无明显现象。实验中出现白色沉淀,滤液为蓝色。实验中生成不溶于稀 的白色沉淀。引导思考实验中无明显现象,原因?

13、学生回答只是 溶液电离上的 和 与 溶液电离出的 的简单混和。引导思考实验和中反应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实验和说明了 溶液电离出的 和 溶液电离出的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 白色沉淀。而 溶液电离出的 与 溶液电离出的 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 和 的离子形式存在。学生总结实验中反应实质为实验中反应实质为讲述由以上实验和我们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它物质。引出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讲述2.书写:(以 溶液和 溶液为例)写(化学方程式):离(电离):删(两边相同离子):查

14、(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投影写出上述中和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学生回答学生总结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表示某一类反应。学生练习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投影A.把金属铁放入稀硫酸中B.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C.澄清石灰水和盐酸反应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学生回答选项A错在不符合反应的实际情况,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和 ,而不是 和 。应为:选项B的错误是忽略了生成物 是不溶性物质。应为:选项C正确。选项D的错误是只注意书写 和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而忽略了 和 也反应。应为:总结检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应注意:两易:易溶易电离的物质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15、表示。(弱电解质、难溶性物质、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分子式表示。)两等: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总数均应相等。思考题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B.C.D.作业复习课本内容书第18页习题一、课标要求: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二、 山东考试说明:(与课标要求一致)1、认识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知道醇与醛、羧酸之间的转化关系。2、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三、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依据导学案的预习内容,自主学习醇的概述介绍,了解醇的物理性质、用途和一些常见的醇。依据烷烃的命名规则,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