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54301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登飞来峰登幽州台歌教案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的比较教学一、 导入主题(看一小段中国诗词大会开场视频,引出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宋诗词是中国诗歌之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盛况空前、后难为继。唐宋诗词以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唐宋诗词盛美并臻,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朋友的喜爱。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古人的诗歌内容,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呢?孟子万章下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意思是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

2、朋友。这也就为我们学习诗歌提出了一个方法,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的原则,提出研究作品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加以考察。所以,今天我们就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读古诗的内容,去感悟诗人的情感.“知人论世,读懂你”,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二、登幽州台歌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首盛唐时期的古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1、 一读节奏我们先一起来读一下这首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它的节奏。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划分节奏啊?长短参差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5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急促。后两句每句6字,四个停顿,多了一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

3、染力。让我们再一起读一遍。2、 二读情感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了解古诗我们还要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体会古诗。下面是老师找到的一份资料,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默读的方法读读吧。(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

4、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1、学生自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2)你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你是通过哪个字词怎么体会到的? (3)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2、全班交流体会每个小组选好代表上黑板写上关键词和相对应的情感,并做好解说.(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

5、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还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zu)衍(yn)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ru)、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 (预设: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独字渲染了诗人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质感、“怆然而涕下逼真的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3、升华朗读苍天无语,只能静静的听他倾诉,北风呼啸,替他把满腔悲愤宣泄,情何以堪,让我们把诗人的情感宣泄出来吧,生齐读古诗。3、 三读形象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诗人的形象也就跃然而

6、出了.知人论世,第一应是论世,其次是知人。请同学们结合陈子昂的资料介绍,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4、 总结是的,诗人是不幸的,报国无门,独上高台,知音

7、难觅,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诗人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他留下了这样一首足以万古不朽的诗作,我们也是幸运的,在一千多年以后能欣赏到这样一首名垂千古的诗篇,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古诗,把诗人的情怀也流淌在我们的声音里吧。二、 登飞来峰同样是登高望远,陈子昂随军出征,因谏言被贬,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寂辽中阐释的是怀才不遇的情感。而另一位诗人却有着不同的感悟?这位诗人是谁?我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这位诗人是否熟悉。1、激趣导入:猜一猜,他是谁? 他官至宰相,且两度任相;他是现在的江西临川人;他坚持变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却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还是

8、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我们学过的他的名句。他字介甫,号半山,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2、诵读赏景想要更好地了解他,不如去读他的作品。诵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王维的诗画被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觉得王安石的这首诗也非常具有画面感.接下来请同学们从诗中找出诗人描绘了哪些景物,并试着用你们的画笔描摹出这样的画面。赏景:边读边找出,诗句描绘了哪些景物,描绘出怎样的画面?发挥你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小组合作,并派代表上黑板画出这样一幅画面。其他同学讨论画的景物的准确性。 “千寻塔”,夸张手法

9、,“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与之相似,写出塔之高。描绘了鸡鸣、日升的灿烂、壮观景象.3、悟情明理 登高所见如此壮观、灿烂的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不为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感慨。实际上诗人写诗和我们现在写文章是一样的,是想通过字里行间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我们要想读懂诗人的心声,那就必须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过宰相。在北宋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

10、故乡,途经绍兴城外的宝林山,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三十一岁。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轻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杜甫有句话说得多好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王安石自幼酷爱学习,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妙笔生花!他的诗多用典故,好发议论,但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知道典故的意思吗?比如这首诗,他就引用了典故。【典故】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浮云”的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新语慎微篇。西汉的人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读完了王安石的

11、故事,知道了“浮云”的典故,同样王安石也在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奸邪小人,那他的反应是什么?你能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说吗? “不畏”“不畏说明了什么?坚决果断地读读这个词.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他这种坚决果断的意志,早在这首诗里就流露出来了。后来,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时候做了宰相,任凭反动势力怎样反对,他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他能如此坚持和毫不畏惧,全都源于“自缘身在最高层”.“最高层”又有了什么样的深层含义?仅仅指的是他站的比别人高吗?还指他身上的哪些方面?“我不怕浮云遮住我的眼睛,自然是我站的高的缘故”,言下之意,浮云还在我的脚下.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以及大无畏的精神。4、小结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请同学们合上书本,一起诵读这首诗,读出诗人的豪迈气势,读出诗人的雄心壮志。三、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诗人的文学作品,更读懂了古人的内心情感。中国古代诗词就是因为包含着文人独特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才会有着这样的无穷魅力。愿每个同学都能徜徉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大花园里,品评其中的芬芳,汲取其中的精华。板书: 怀才不遇 远大抱负 孤独 无畏 用典 幽州台 飞来峰 登 知人论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