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15385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23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川教版) 备 课 教 案九年级上册( 年- 年学年上学期)姓名: 红塔区李棋中学第1课 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的名称、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氏族组织的基本状况,理解劳动创造人的科学观点。二、能力与方法通过神话故事,借助文学的描述,引导学生学习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以正文为纲,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作用的了解,认识劳动对人类

2、的进化和原始社会组织形成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通过原始社会组织从母系氏族一父系氏族一奴隶社会不断演进的轨迹的学习,了解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对学生进行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进步的历史发展观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劳动创造人,原始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对“从野蛮走向文明”概念的科学理解。课型新课师:浮动的尘埃,稀薄的雾气,一个暗淡的蓝点,一颗自身不能发光的行星,它却是人类目前唯一的家园。那么,谁是我们的祖先?谁最先行走于地球上?谁又是它们现在依然存活的近亲?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早期人类在经历野蛮生活时所受到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在享受自然

3、时的喜悦和欢心。学习新课(一)早期人类师:古老的神话中说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那么,有谁知道我国乃至世界各民族中流传着哪些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呢?(活动略,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多媒体展示:图片女娲造人和伊甸园里) (录像播放:原始人的进化过程)师:转瞬之间,千百万年的历史已经从我们的眼前流逝,科学的论证告诉我们是古猿进化成了今天的人类,集体的生产劳动实践则是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参加今天的第二轮比赛。要求如下:(多媒体展示)根据所学知识,每组设计一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图。每组派代表到画像前阐述创作理念,包括:(1)体貌特征理念;(2)生产、生活场景搭配

4、理念等。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原始人类的进化过程。想象图中须隐藏一至二处错误。根据画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设计是否有创意,说明内容是否充分等评奖。(多媒体展示:原始人的进化示意图原始石器等相关图片,给学生提供历史信息。)(学生成果展示,阐述本组的创作理念,深化知识点。)师:猫爪行天下,大家来找茬(电视游戏节目)。谁能够找到这些创作中的错误,成为今天的“找茬大王”、“挑刺专家”呢?(学生活动,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师:在如此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除了要面临各种凶猛野兽的威胁之外,气候的剧烈变化也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身处险恶的生存环境,人类又是如何一步步从野蛮迈向文明的呢?

5、(二)从野蛮走向文明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调查:跟随父姓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左手,跟随母姓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右手。(学生回答略)师:其实姓的渊源应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第一个阶段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那时人们都是跟随母姓的,为什么呢?咱们来第三轮智力大比拼。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因为当时实行族外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缘关系只能按母系计算;因为妇女繁衍、哺育后代;因为那时男子打猎,工具简陋,不能获得很多食物来充分保证全氏族成员的生活,地位较低,而妇女的采集工作等成为比打猎更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妇女在氏族里处于领导地位;今天的“姜、“姚等姓中都有女字,可能也与此有关。(教师予以适当的评价)师:那

6、么,我们又从何时改随父姓了呢?(学生可能回答: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同时,多媒体显示“男”“女”“妇”“家”等汉字的古篆文写法及其象形、会意图片。)师:如果说文字见证了历史,考古则打开了了解历史的窗户。现在,让我们打开尘封千万年的墓葬,以考古学者的身份来考证当年的历史。比赛第四轮,看谁能够为自己智力的天平增加砝码。 (显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出现示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上图,再认识生产发展对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师: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甚至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私有制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阶级差别扩大,贫困的下层沦为奴隶。为了减轻劳动强

7、度,并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不再杀死战俘,把他们变为奴隶。随着贫富差别越来越大,矛盾加剧,奴隶主阶级为加强自己的统治,设置了一系列组织和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城墙等等。它们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可见,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那么,国家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可。)师:我们能够看到,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意味着摆脱野蛮走向文明。(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在地图上找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和地区。(学生活动略)师:今天我们学习

8、了人类历史的开端一课,现在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多媒体显示:本课知识点小结)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最后一轮知识抢答赛,看看同学们对今天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多媒体显示:练习题。通过学生的知识抢答赛完成对本课内容的复习和巩固。对学生的抢答,师生共同予以评价。)教学设计后记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次活动没有一个比较公正、科学的评价,那么学生将失去对活动的兴趣,活动目标也会落空,最终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本设计中的“活动评价,注重对学生活动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而不只看活动的成果,力求让学生作评价的主人,以改变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

9、评价的现状。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二、能力和方法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

10、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二、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课件:型新课指导学生编写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小剧本并排演;教师上网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解法、

11、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媒体)剧本和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二、学习新课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一)神奇的金字塔1尼罗河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

12、。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2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师:(肯定学生的回答)金字塔不但名字好听,而且其建造及内部结构有

13、着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迷,非常神奇。现在我们就从一座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开始探索金字塔之迷。出示:胡夫金字塔外观图和剖面图师:请一位同学根据课本第9页和第10页上的内容给大家介绍这座金字塔。(学生介绍)师:(称赞学生的回答)听完介绍后你对金字塔有什么认识?(学生发言)还有其他同学通过其他途径和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金字塔的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检查学生查找资料的情况。)出示以下两则材料及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一群科学家到埃及游览金字塔时,他们在塔高13的地方发现了一桶垃圾,桶内有一些死猫,死狗之类的小动物尸体,还有些水果。使他们感到惊奇的是:尽管桶内的温度相当高,但这些尸体不仅没有腐烂变

14、质,反而脱水,变成了“木乃伊”。后经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发现原来金字塔的结构竟是一种较好的微波谐振腔体。微波能量加热就杀死了细菌,并使尸体脱水而成为“木乃伊”。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金字塔能”效应。令人不解的是,五六千年前的埃及人怎么会知道微波的妙用呢?(材料二)金字塔高146.591010=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金字塔本身重量1015=地球的重量。金字塔底面积塔高的两倍=圆周率金字塔底周长43200=赤道的周长。金字塔高43200=北极极点到赤道平面的距离。金字塔斜面高600=1个纬度。请回答: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巧合,或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你怎么看?(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在社会生产力极端落后的奴隶制时代,埃及人依靠简单的协作,创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奇迹,真是难以令人置信。但是金字塔屹立了四千多年,这本身就是一大奇迹。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