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152903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培训教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GT108标准工时之服装工序分科二00七年四月一、裁床票号表的制作1、简介2、裁片的名称3、工序票号 (附各论件部门工序票号表)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5、裁片捆扎原理6、不同部件的书写顺序7、裁片打编号8、裁片检查9、黏朴工序10、裁床划片二、车间工序分科表1、详细了解制单内容2、了解办衣3、工序分科表的语言表达方式4、分科术语5、组件及装嵌工序划分标准6、划分工序的依据7、工序分科表运作流程8、工序分科表的更改三、尾部工序分科表 (钮门部、烫部、包装部)四、工序数据库a、建立工序数据库的目的b、数据库内容c、数据库的建立方式d、资料的运用总 论

2、工序分科表(分科表),是运用文字对整件服装制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一种细致描述,也即是实际生产的制作标准。表中的每道工序,都是由几个或一系列的制作单位(操作动作)的组合。在企业化流水生产方式中,工序分科表已是实际生产必不可少的工具。 工序分科表(分科表)的主要作用1) 确定标准做法2) 确定标准时间3) 界定工序流程4) 实际工作分配5) 生产流程编排6) 生产成本预算服装制作方法有较多的可变性,如同一部位的制作可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或运用不同的机械及辅件;同一制作方法又可有不同的工序组合; 相同的方法及组合也可有不同的操作顺序变化;另因布料特性的不同,乃至一些人为的操作习惯以及客户的不同要求等,任何

3、一项因素的变易,都会导致工序内容及时间的变化。工厂内因由多人从事于工序分析,随时都易出现一些制作方法或语言表达上的不统一,因此确立工序分析、工序流程、语言表达等各项标准尤为重要。在近几年不断的变革中,工序分析已不再局限于车间生产,其范围已包括从裁床到包装的所有生产部门。本书将逐项详细讲解各工序分科表的制作方法,既可作为一本工序分析的培训资料,也是工序分析的制作标准。本书尚需作不断的修改及完善,欢迎广大同事提出批评及改进意见。一、的制作1、 简介裁床是一个综合性的前段生产部门,主要工作有查唛架、拉布、裁剪、打编号、捆扎、黏朴、裁片检查、刀床切割、划片点位。完成从领取布料到提供车间直接生产之标准裁

4、片的整个过程。裁床工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道流程,其工作重心是为工厂的生产中心-车间服务,因此一些工作方式及工作标准都需附合车间生产的实际需要。(即裁床工序分科表),是根据车间生产需要,结合裁床工作特性而编定的裁床主要工作的作业方法标准。的内容包括:裁片名称、裁片捆扎编号及方式、拉布方式、刀床切割位置、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黏朴部位、划片修剪工序等各项裁床主要工作。中的不少内容,都与直接相关(如:裁片名称的确定、捆扎编号、修剪部位等),票号表也就由IE部工序分析员在制作同时统一制定。2、 裁片的名称服装部件裁片的多少因款式变化而有很大的差别,少至几片多至几十片乃至上百片。为方便工作沟通,明确识别区

5、分裁片,以及用于操作方法的表述,不同的部件裁片,都需要有明确的名称。制定裁床票号表时,首先必须给不同部件的裁片进行命名。裁片命名的准则:a、明确易懂;b、在同款衣服中具唯一性,不易与其它裁片名混淆;c、用词简洁;d、需附合命名的规律。3、 裁片的命名方式a、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惯用字(裁片附加名),是裁片名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惯用字是根据裁片类型功能等进行归类而总结出的对某类部件的一些习惯的专用字,这些惯用字在工序分析中有其特殊的含意 , 而与该字的原意有较大的不同。主要惯用附加名有:幅、筒、贴、牌、掩、带、条、耳等。在裁片名称中部位加附加名即可组成一个部件的名称主要惯用字的定义幅- 用于

6、面积较大之主要裁片(如前幅),或是主要裁片整体中分割出的另一部份较小裁片(如前侧幅)。附加名“幅”,通常只用于前幅、后幅及其分离出的独立小裁片。筒- 经运反三边或两头,装落于一边前幅前中位,并利用急钮、钮扣、魔术贴、襻等,可将其重叠固定于另一前幅前中上,且可独立打开之部件称为“筒”。也有裁片连于一边前幅上,但同样需经运反,并可活动重叠于另一前幅前中之部位称为假筒。附加名“筒”通常只用于明筒、暗筒等。(注:有习惯将挡风贴称为防风筒,因其也有与筒较类似的条件,但因其不附合可利用钮扣魔术贴等固定于另一前幅的条件,因此将其归为贴类)贴- 车落于其它大部件或主要材料上,起辅助作用之小裁片。如袋口贴、拉链

7、贴、帽口贴、中腰贴、袖口贴、袖肘贴等。牌- 经运反或折间,利用钮扣、魔术贴等辅件,可活动固定位置或调节部位大小,具扣搭功能,可立体打开之独立小部件。如:袖牌、领牌、脚牌等。掩- 重叠车缝于较大部件上,具遮盖作用,并可立体打开之部件。如:水掩、领掩、袋掩等。带- 经扣烫、运反、间线等方式制作成的扁长形的小部件,可用扣襻或束缚等方式,活动固定部件位置、调节部位大小。如:腰带、袖带等。另有类似形状及功能之现成之物料也称为带。如织带、绣花织带等。条- 条与带的形状较为近似,通常也会把带条连在一起。“条”字作为一个独立的附加名,是指扁长形经扣烫或直接车死于其它部件上之裁片或物料。如:撞色条、荧光条等。耳

8、及仔- 具挂、扣、牵连等作用之较窄小及较短之小带条。如:挂耳、钮耳、衫脚马仔等。b、裁片命名的方法1 习惯名称此类名称是因循俗成之习惯,为人们所共识的主要部件名称。实例:领、袖、帽等。2 以所在的部位或位置命名此类命名,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对车缝于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依其在整件服装中或是主要部件上所处的部位,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其位置通常用一些具方向性的字来形容主要有前、后、左、右、上、中、下、内、外、面、底、里等字来表示。主要部件上的相关部件命名方式 = 大部件的名称 + 裁片的部位或位置实例:前侧幅、前幅上截、上级领、下级领、内领等。独立的小附件裁片命名方式 = 裁片的部位或位置 + 该

9、裁片的类型附加名(如:贴、牌、带等)。如:腰带、衫脚贴、前中贴、袖肘贴等3 以裁片之形状大小或象形命名一些特殊形状之裁片,以其形状来确定名称较易得到明确的区分。其命名方式为裁片形状+裁片附加名 如:三角贴、半圆贴、菱形贴等;另以象形方法命名,也较为通俗及直观易懂。如:牛角袖、鸭掌、风琴袋、豆腐仔等。4 以裁片之作用或功能命名一些具特殊作用或功能之裁片以此命名将更为明确如唛头贴、绣花贴、挡风贴、挂耳、鸡眼贴、手机袋等。裁片命名常会将几种方式混合或重复运用,如三角唛头贴(形状+功能)前中拉链贴(部位+功能)。一些复杂款式的裁片命名,会采用从大部件逐步缩小,最后界定其名称的方式。如:前幅中截侧幅、后

10、夹底鸡眼贴等。5裁片命名的选择方式同一部位的裁片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命名,因此易导致名称上的不统一,其命名方式应以最为明确简洁为标准。具体方式尚需研究总结C 、工序票号工序票号是各论件部门不同操作工序的数字代码。主要用于论件员工生产数量的统计,GST工价的输入以及论件工资的结算。在同一款式中,有少至几十个多至上百个不同的操作工序。每一操作工序都有不同的GST时间(也即工价),给每道工序一个相应的编号,用于识别、统计及计算机输入,是一种较为简便的方式。从裁床至包装,各生产部门之操作员工,现都已逐步统一为不同形式的论件工资结算。为使各论件部门之工序编号不致混淆,编号的运用都作了明确的界定。各论件部门

11、工序编号表应用部门论件工序编号佣注黏朴部351 370裁片打编号、裁片检查375 380裁床修剪部381 400车间1 298 , 501 600钮门部301 320烫部332 338包装部801 820特别单日工工序299此编号只用钉特别单唛头之日工日工工序300每小时日工工序 = 35 GST分 4、车间工序编号及裁片捆扎一直以来,车间都采用剪飞方式。由于工票纸的限定及打印工票之计算机程序的设定,每一扎之工票为8张,因此在分科表工序编号时必须附合这一设定,每一扎裁片之工序编号必须是8或8的倍数如16、24、32等。从98年4至5月份始,车间开始实施组件、装嵌生产,取消剪飞而改为计算机条形码

12、输入及记数,此方式对于工票的张数已没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每一扎之裁片改为4个工序编号,如在实际制作时票号不足,则从501部门开始至600进行增加。因各工序的操作内容及GST时间都各不相同,因此工序编号在同一款中必须具唯一性,而不可出现不同工序有相同的部别。裁片捆扎之编号必须与实际生产之工序编号一致。5、裁片捆扎原理将服装的裁片进行分别捆扎,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车间可将各扎裁片分发到不同车位可同时进行各部件生产,以此缩短制作流程时间。裁片的合扎必须符合下列条件:a、合扎之裁片必须有直接的缝合工序 (如前幅连侧幅 , 前后袖等);b、合扎之裁片不可有太多的独立操作工序 (如前幅上下截各有开袋或贴袋等工

13、序,所需之独立操时间较长,裁片捆扎时就需将上下截独立扎开)c、如同一部件有不同的布料组成,为方便车间也可将裁片部件合扎(如明筒连撞色条)d、如同一部件中其中一片有绣花或印花等,需在车间生产前进行特种机械的操作,应将此绣花或印花裁片独立扎开。e、一些独立之小组件裁片可捆扎在一起如领全件 , 帽连帽贴等6、不同部件的书写顺序一款服装中不同组件的工序编号次序需遵循以下规律:a、先面布后里布b、先重要后次要c、先上后下d、先大后小e、如同一款中有较多需分开捆扎之撞色布,则先书写完一种布料再写另一种。f、一些可不分码数或不分颜色之暗的小带条、膊棉贴、袋布及纸朴等裁片都可不扎票号。重要部位的裁片捆扎顺序如

14、下:前幅 , 后幅 , 袖 , 领 7、裁片打编号较重要之裁片都需打上编号,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同一件衣服中不同部件之裁片次序混乱而出现色差。裁床打编号也改为论件工资结算,以每款打编号之份数计算该款打编号所需之时间。在裁床票号表之裁片名称后,以打上*点来注明该裁片需打编号。除袋衬、拉链贴等车缝在不明显部位的不重要裁片都不需打编号外,其它之面布裁片都需打编号。如挂耳为唛架一次过也可不打编号。某一部位上之撞色贴条可不打编号。丝里全件都可不打编号,如车间生产时发现色差较严重之特殊款,可加打编号。绒里全件需贴编号纸。如身里为机间棉也需加打编号。8、裁片检查一些重要部位的裁片在裁床有专门的QA人员进行裁片检查。制定裁床票号表时,同时也需决定各部位裁片是否需检查及检查方式。并需将一款裁片之检查份数加总,用以制定时间及论件工资结算。裁片检查在正常情况下只用于检查重要部位的面布。检查接受标准分A、B二种,根据其部位的重要性而定。双面衫之面里检查标都与面衫一致。A级标准之检查部位a、衣服面布之前后幅上截(中腰位以上)或车缝于上截部位的部件面 , 如:前袖 , 面领 , 明筒 , 领面(翻领) ,外领(立领) , 水掩 , 上贴袋面 , 胸袋盖面等b、裤子与裙子下截B级标准之检查部位 a、外衣面布之前后幅下截中腰以下部位及侧幅,如:前后侧幅 , 袖侧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