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47927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练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岳麓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同步练习 基础题一、选择题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是(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历史学家王年一在大动乱的年代一书中对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事件的危害做了以下总结。这一历史事件是()思想上混淆了是非,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经济上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文化上文化遭到了极大破坏组织上破坏了党的组织建设A. 抗美援朝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文化大革命”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地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B. 和平民主,反对独裁C. 改革开放,与时俱进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4习近平总书记曾作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王进喜邓稼先雷锋杨靖宇A. B. C. D. 5李增钢、李超美出生的那一年,我国正在加紧增加钢的产量,希望“超英赶美”,他们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件事。这对双胞胎出生的时期是()A. 建国初的土地改革时期 B. “大跃进”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6黔南的张大爷今年80多岁了,他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爷爷过

3、去的事情”,其中不可信的事情是()A. 建国初期他家分得5亩地B. 他把家里做饭的铁锅捐出来炼铁C. 他是人民大会堂建筑队队员之一D. 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 能力题一、选择题1.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2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有()A.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 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D.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31966年1976年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称之为什么?( )A.

4、大跃进 B. 人民公社 C. 文化大革命 D. 三年自然灾害4不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点是( )A.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B. 明确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C.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D. 会议地点在北京二、材料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材料二: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某县粮食产量21万吨,竟报42万多吨。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某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

5、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路线?此路线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2)产生这两大运动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3)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这种局面何时得到改变?为什么?(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提升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大包干,就

6、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1)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作用是什么?(2)材料二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什么标志性意义?(3)材料三中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吸收那些经验教训?(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按题目要求应选择“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由

7、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家和人民面临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因此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故选C。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思想上混淆了是非,造成了严重的思想混乱;政治上严重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由此判断这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我国发生了历时十年多的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思想上,文化大革命混淆了是非,使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四处

8、泛滥,在一系列理论、政策上造成严重的混乱。在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地混淆了敌我界限,严重地损害了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铁人王进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至1966年) 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人物有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

9、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选项符合题意;而选项杨靖宇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于1958年前后提出的口号,口号包含钢产量15赶超英国和50年赶超美国两个目标,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大跃进”高潮。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张大爷今年80多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大爷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他会经历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会经历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ABC都可信;而选项D1958年他办了一个养鸡场发财了,不符合史实,因为那时是大集体生产,没有个体私营经济;

10、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能力题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辨析能力。题干限定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准确分析本题要求能够明确,正确答案必须是“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会议”。对问题选项具体分析可知,AB都是建国前的会议,C是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只有D项完全符合要求。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是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1、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灾难;由于1960年出台了八字方针进行调整,经济建设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1957年;选项B1956年;选项D1976年,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66年1976年十年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A项时间是1958年;B项时间是1958年;D项指的是1959年到1961年。故选C。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ABD项都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故选C。二、材料题1.【答案】(1)1958年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

12、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影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3)危害:森林覆盖率下降,环境遭到破坏。1965年得到改变。原因: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4)启示: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提升题1.【答案】(1)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

13、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实事求是,坚持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

14、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共同反映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中我们可吸收的经验教训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4)根据唱词“大包干,就是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