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146514 上传时间:2023-09-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白杨礼赞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2.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3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4.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5.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重点与难点】1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性格及提示其象征意义。2掌握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3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的特点。【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并在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知识链接】1、作者: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海南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著名作家

2、。茅盾1916年开始从事文学运动,1921年与郑振铎、叶圣陶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大力提倡“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大革命失败后流亡到日本,1930年回上海加入“左联”并担任领导工作。之后陆续发表许多长篇和中短篇小说,如蚀、虹、路、三人行、子夜、林家铺子、腐蚀等,剧本清明前后,还有不少优秀散文作品,如风景谈、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那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1940年3月茅盾到延安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

3、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满怀激情地写下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宰 ( ) 倦怠( ) 地壳( ) 恹恹( ) 晕圈( ) 婆su( ) qi( )枝 秀 q( )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_(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_(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_(4)纵横驰骋,冲杀突

4、击。 _3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_,原名_,字_,现代作家。他著有长篇小说_,短篇小说_,_ _ _等。本文体裁是_,选自_,“礼赞”含有_之意二、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1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1)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2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给予朗读指导,(即:把握基调,读出感受,读准节奏) (2) 在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3 小组讨论、交流:文中多处出现“不平凡”,说一说“不平凡”的含义。4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三、课堂小结

5、 白杨礼赞开关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感。但西北之行所见的白杨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作者借赞美白杨树到底要赞美什么?让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美。第二课时一、 复习反馈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二、 精读语段,探究主旨1 学生阅读课文第5段,思考几个问题:(1) 文章选用了哪些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 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2学生读第6段,讨论如下问题:(1)在第6段中,作者用了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这一段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

6、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3【仿写抒情句】当你在茫茫的竹林(深林,雪原,高原)走过,难道_,难道_,难道_, 难道_。4探究课文主旨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集中表现在第六自然段,说说白杨有什么象征意义?拓展延伸:与心灵对话 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在你心中,美的标准是什么?(不需要给美下定义,只要谈出你对美独到的认识) 如:心灵善良是一种美 朴素是一种美 妈妈劳碌的身影是一种美 孩子纯真的笑容是一种美 三、 课堂小结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使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教者完美结合,白杨树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传统的篇目,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贯穿其中,上一堂活而实的课,应该是本课堂追求的目标。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注重整体感知,教师们也因此而尝试运用各种方式云进行整体感知。但是就本文而言,设计有效的主问题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