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141692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局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农技站: 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农民生活改善,事关现代农业建设。当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形势较为严峻。为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根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业部门职责,今年重点通过落实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省工节本、加工增值、市场营销、拓展功能、延伸服务、盘活要素、落实政策等“十项举措”,力争全市农民来自农业的总收入比上年增加16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298元,增幅超过1。 一、提升品质促增收。组织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施有机肥料,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种养模式

2、推广,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加快优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一批品牌产品,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70万元。以实施蔬菜提升项 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山地蔬菜。在*街道*村、*乡*村建立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50亩,带动产业提升,实现增效X万元。实施“精品果业”工程,围绕杨梅、枇杷、柑桔、大红柿等特色产业,实施枇杷优化改造、杨梅观光园示范基地及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带动水果产业提升,实现增效4000万元。以实施省级“北菊南移”项目为契机,发挥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产业优势,利用山区、半山区旱地资源,发展以杭白菊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50万元。继续做好桑

3、茶优化改造项目,实施蚕桑产业提升和初制茶厂改造,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和加工。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管理、宣传、提升工作,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实现增收130万元。扩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6家,新增出栏生猪1.万头,增收40万元。生猪良种推广覆盖率达5%以上,改良0万头生猪,增收20万元。提升蜂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增收300万元。 二、扩大规模促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耕地抛荒,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实现农民增收140万元。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发展双低油菜、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鲜食春大豆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旱杂

4、粮,增加播种面积550亩。着力创新农作制度,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增加应用面积0亩。扩大果蔗、棉田间套种6000亩。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等资源,发展山地蔬菜、生态畜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增山地蔬菜00亩,完成5个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场和1个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扩大蜜蜂饲养量.5万群。 三、提高产量促增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建设,深入推进科技转化应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出水平,实现农民增收15万元。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万亩,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增收20万元。抓好粮食生产,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做好省级“十百千万示范计划”,重点抓好5个示范乡镇(*、溪、*、*

5、),0个示范片和4户示范户建设,建立粮食高产示范区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1万亩以上,增收48万元。扩大水稻机插,新增面积900亩,亩均增产20公斤,增收6万元。推行科学饲养方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家禽死亡率1个百分点,提高生猪出栏率个百分点,增加肉猪出栏8000头、家禽0羽,增收930万元。 四、省工节本促增收。坚持种养结合、农机农艺结合,推广立体经营等模式,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使农民在运用技术中省工节本2445万元。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一个11亩农机化示范区,力争水稻、油菜等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扩大农机装备和技术在主导产业的应用,提

6、高主要作业环节和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比上年扩大20万亩,每亩节约肥料成本2元,增产增收20元,计节本增收万元。积极推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扩大应用面积1万亩,亩均用药和防治成本减%以上、增收节支元。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水稻、油菜、春大豆、马铃薯、蚕豌豆、*小萝卜等作物上应用免耕栽培技术。其中增加应用面积万亩,按每亩85元计,可节省翻耕费用255万元,减少劳动力投入6万工,按每工40元计,可节省劳动力成本240万元。合计节省成本49万元。另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按每亩0元计,增产增效150万元。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

7、沼气工程5000立方米,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0平方米。推广茶园机械化管理、采收、加工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0元,实现增效万元;推广棉花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每亩200元,实现增效00万元。 五、加工增值促增收。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消化初级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和促进农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力争通过加工增值实现农民增收100万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贩销专业大户采用分级、包装销售产品,特别加大对我市大宗水果如杨梅、枇杷、蜜梨等农产品的按质论价,分级包装,扶持添置自动选果机,开发新包装。通过对企业连结农户建基地、开展订单生产予以扶持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引导订单生产

8、,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新增订单基地亩;鼓励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重视发展利用*水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通过贷款贴息扶持等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添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加工能力、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保鲜贮藏应用,引进保鲜技术,降低农产品保鲜消耗,实现错时销售,提高比较效益。 六、市场营销促增收。加强农产品营销管理,推行设立乡镇级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市场,继续组织参加*、*等省内外各类农业展会,积极举办名特优新农产品

9、推介会、市场营销对接会,促进农产品营销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帮助农民增收5万。积极推进名优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宾馆“五进工程”,鼓励新建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土特产店),探索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形式,扩大农产品市场空间。运用浙江农民信箱平台,积极参加网上农博会和特色农产品营销专场,推动*农产品网上贸易。 七、拓展功能促增收。利用四季水果特色优势,积极发展四季水果采摘游活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拓展农业功能,开发乡村旅游业,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增收50万元。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设施、规范运营,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休闲观光农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宣传推介,争取全省休

10、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人数有明显增加。推行“农民种、市民摘”营销模式,因地制宜举办农业文化节庆活动,办好枇杷节、杨梅节、大红柿节、果蔗节、柑桔节等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销售。 八、延伸服务促增收。坚持服务主体培育和服务领域拓展并举,积极发展涉农服务业,通过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市场监管等服务,为农民节本增收170万元。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支持农机手牵头兴办农机合作社,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引导农机生产厂家依托农机合作社兴办维修服务组织。有序组织农机服务和跨区作业,鼓励业主拓展领域、扩大服务半径,提

11、高农机具利用率,力争全市农机服务产值新增10万元。抓好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减少粮食损失。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实好新增加的油菜、奶牛等农业保险险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救助。加强救灾种子、农药储备,切实抓好抗灾救灾技术措施落实,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加大打击伪劣农资力度,认真调处生产事故,确保生产资料质量可靠,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九、盘活要素促增收。促进农村土地等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60万元。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着力减少耕地常年抛荒,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权收益。力争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0。加大力

12、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集体资源开发,有效利用留用地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增长5%。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大力推进财务公开,积极开展村级财务全面清理及审计工作,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十、落实政策促增收。积极争取并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补助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215万元以上。抓好粮食生产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订单收购等政策落实。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后备母牛补贴政策,稳定生猪、奶牛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参保率,保障农业发展。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02X年,实现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农业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实现农民增收的各项举措上来。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化部门协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帮助农民增收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以多种方式和途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强化示范引导,切实解决农民增收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要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服务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农民增收责任制,确保“十项举措”真正落到实处并发挥增收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