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14124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识字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学案、课件、评价星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环

2、 节学 案导案预习案自主学习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写的就是周恩来的事情。 2、简介周恩来: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小组交流预习情况,解题质疑。 1、词语。2、提出疑问。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课前完成预习)学习方法:相互交流 讨论探究案质疑定向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2)边读边思考: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 2、检查词语

3、掌握情况。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耀武扬威 肇事 欺凌 惩处 衣衫褴褛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吵嚷 巡警 模范 得意扬扬 热闹非凡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耀武扬威 惩处 衣衫褴褛 书写:巡、范 一、导入新课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组内互评)自主合作探究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学习会认的字。2学习会写的字。五、出示图画,边看边说,对照课文,读课文。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指名朗读点评再读感情朗读。四、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自学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师生共 学 六 周恩来为什么会立志“

4、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说明了原因。 请把它找出来?(“中华不振”) 让我们走进百年前的中国,来看看当时的中国到底是怎样的不振。课文中“中华不振”出现了几次?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读课文,并把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画下来。第一次“中华不振”是在什么情况出现的?七、研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 伯父的话中的“中华不振” 1伯父都说了些什么呢?(分角色读、加提示语)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伯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担心”担心什么?请把伯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愤怒”怎么愤怒?-用愤怒的心情读。 “

5、沉重”为什么?读出沉重 重点指导读出无奈的感情: 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着外国租界地,读 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没处说理去,读 师:那是为什么呀? 生:中华不振。 伯父在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叹气、无奈) 读出你的无奈 对于此时的外国侵略者,中国人只敢怒而不敢言,伯父也只能无奈地叹气。 现在我们带着伯父的无奈与周恩来的不解再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师生配合) 即使伯父没有再说什么,可周恩来始终放不下“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这一连串的问题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究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多媒体播放历史背景资料) 看

6、完视频,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个词。穿插巩固,全面掌握。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达标案拓展延伸课外查阅资料: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感情 第二课时环 节学 案导案预习案自主学习(一)谈话激趣。1出示旧中国东北的“外国租界地”图片。2指名汇报课查找的有关“外国租界地”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资料。 3师:12岁的周恩来看到外国租界地的灯红酒绿、看到中国同胞任洋人欺侮,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课文。 一、导入新课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组内互评)探究案自主合作探究(二)新知探究感受少年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 1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少

7、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少年时期的周恩来是一个爱问问题、好奇心强、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孩子。 3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感受少年周恩来胸怀祖国1过渡:租界地对于少年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不解的谜团,他一定要弄个明白。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想一想“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3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4引导学生从描写租界地的街道的句子中体会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为所欲为和中国巡警的奴颜媚骨。引导学生从描写中国妇女被欺侮的句子中体会中国人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体会侵略者的猖狂和中国巡警的麻木不仁。 5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

8、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6结合查找到的资料补充帝国主义列强是怎样侵略中国的。 7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8、指导朗读: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沉痛、悲伤)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状态及参与度。(展示交流,组际互评)师生共 学感受少年的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 1过渡:看到这一切,少年周恩来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12岁的他在想什么呢? 2指名读,大家思考,周恩来常常在想什么? 3汇报上面的问题。 4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小组

9、讨论后汇报交流。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6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1读最后一段。 2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四、穿插巩固,全面掌握。1、小组踊跃展示交流,展示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达标案拓展延伸学生结合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汇报交流。1、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谈一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能够增强为中华而读书的热情。推荐阅读周恩来的故事语文精品读本课 题26 那片绿绿

10、的爬山虎课 型新授年级四年级执教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过程与方法初读课文,了解叙述的顺序。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课前准备课件远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环 节学 案导案预习案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简介课文作者: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

11、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是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 、设疑:回忆了什么事情?教师提前发放预习提纲,并指导预习方法。(课前完成预习)学习方法:相互交流 讨论探究案质疑定向1、 学习词语:一篇 翻到 推荐、眼帘、几页 删掉、动词 燥热握手 融洽、黄昏、客厅 模模糊糊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暂时不解决,等到读课文时再理解。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63年

12、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3.谈谈其他收获。4.指名读课文,边读边理解部分词语。5.练习朗读: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或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然后展示朗读。一、导入新课二、预习交流,明确目标掌握预习情况。(组内互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共 学1.默读思考,为什么能树立我写作的信心?2.回答,我是从哪个句子感受到什么?3.引言,肖复兴从叶老的修改中感受到叶老是一个的怎样的人?生活中的真人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4.课文到此为止,与课文题目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题目应当取做什么比较好。5.课文中几次写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都划出来。6.细细的

13、读,每一次,都是因为什么而写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有什么深刻的含义?(1)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句1: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句2: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2)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7.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借景抒情。8.还在“借物喻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要点归纳:见到爬山虎就会想起叶老的教导,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叶老的风范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着他前进。)9、感悟“非凡”影响(出示句子): 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1)理解“意义非凡”:如果在作者15岁那年,没发生这两件事,你认为作者的人生会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要点归纳:是叶老先生改变了肖复兴的命运,引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