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3911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800字_心得体会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篇一 最近始终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特别好的书。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头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训练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浅薄和随便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浅显的东西。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浅显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行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日,仍旧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暖和备至。于丹说:“论语告知大家的,永久是最简洁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

2、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仔细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善结合后赐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局部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共享吧! 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曾经问教师,假设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但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高的境地。这个更高的境地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

3、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快。这种欢快,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由于富贵而骄奢,他依旧是内心欢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傲慢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欢乐。或许许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或许,这样的境地我们凡夫俗子的确很难做到,然而,这种自然、平和、乐观的心态却肯定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胜利的人。我们的思想永久打算着我们的行动,心有多宽路就有多宽。在社会风气略显急躁的今日,作为一名年轻人,必需懂得去学习这种平和的心态,以造就一个更为善美更

4、为清亮的明天! 于丹说,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安贫乐道,在现代人眼中颇有些不思进取的味道。在如此剧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进展自己的事业,收入多少,职位凹凸,好像成了一个人胜利与否的标志。但越是竞争剧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好在,有这样一本书,一盏灯指引着我,警醒着我。让我在急躁的赶路之时保持着一份糊涂,我信任,内心的成长才是人性的成长,也唯有人性取得了成长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卓尔非凡的人。我会用圣人的才智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更会用圣人内心的暖和照亮整个人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篇二 奎期认真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 论语

5、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主要叙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知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教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如同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行攀,只可仰视而不行触及。而于丹教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好像把难以消化汲取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送的高档养分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实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

6、一种朴实、暖和的生活态度。她把浅显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颜色”。 我第一次见到“国民幸福指数”一词,物质意义上的幸福生活它仅仅是一个指标。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我来说,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间、夫妻之间,一些生活中的琐事,抑郁于胸。“胸怀无限大,许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面对人生的圆满,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假如你由于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

7、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教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特别精巧的佛像,每天都有许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由于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日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爱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与工作,你今日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无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奉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

8、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欢乐,我有我的快乐,知足常乐!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篇三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仔细工作着,面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欢乐,因而也常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好像能更严厉些,安静些,包涵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爱论语的,更精确地说是我不喜爱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

9、记得上中学那会儿,教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心情。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现在想来,是特别惭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教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好像把难以消化汲取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送的高档养分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实

10、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实、暖和的生活态度。她把浅显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颜色”。就像易中天教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宏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旧闪烁着才智光线的缘由吧! 书中主要叙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抱负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知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猎取心灵欢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

11、人坐标。人人都盼望过上欢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欢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静。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爱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艰难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得意其乐,于丹教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静。“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地。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

12、和不如意,或许我们无力转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转变的是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教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每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缘由。原来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忧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难过哭泣;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忧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难过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假如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应当为他们快乐才对呀?一个简洁的换位思索,让老婆婆喜笑颜开。欢乐如此简

13、洁,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很多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欢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欢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快乐,我们就会在平衡中欢乐地生活。品尝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开心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育我们欢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静。 假如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的初衷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