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13883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蔡品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开设科学课程以来,我校就积极投入到新课改活动中。其中,考虑到我校科技教育有良好基础,与我区的农业、医药、饮食、环保、气象、国防等相关部门经常协作,在区科技局、区科协、区团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承担的武汉市素质教育专项课题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中,利用社区资源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通过课堂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学生的科学意识有了很

2、的提高,学校的课题也因此而顺利的结题,学校在结题以后的“十一五”计划在还想把在课题继续开展下去。我们的学校是处于农村的一所中心小学,学生的周围处处有科学,身边有着丰富的科学资源。因此充分挖掘农村科学资源,重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科学资源,让学生了解科学,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重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植物资源。在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在农村的田野里、桑地上、小河边等一些地方,生长着无数有名的、或不知名的植物,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在科学教学中,能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提供直接感知的植物,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植物形成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生动

3、具体的感性认识有很好的帮助。在这过程中,不但能使学生掌握好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植物一生的变化,观察它一生成长的过程,我特地给每人发了几颗凤仙花的种子,让每位学生将种子种到家旁边的空地上,给凤仙花浇水、除草的同时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观察到了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到凤仙花开花、结果,以及收集到了种子。学生在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变化时,同时也对身边其他的很多植物进行了对比观察,切实了解到了植物一生的变化。学生通过这种活动,既观察到了植物一生的变化,又培养了动手的能力。在教学有生命的物

4、体这一章的植物部分时,为了要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植物是怎样通过体内“导管”将水分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情形,我预先布置学生采集内质较肥厚、叶子较宽大的植物芦苇幼苗,这种植物在我们这里分布非常广泛,极易采集。学生采来后把它洗净,然后把它的根浸泡在盛有红色墨水和蓝色墨水的瓶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就能够清楚观察到植物通过“导管”将红色液体和蓝色液体吸收到茎和叶片上,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植物是怎样喝水的。在教学本章植物内容时,我还指导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在学生制作植物标本前,我首先布置学生采集植物标本,要求学生采集的植物标本是多样性的,并注意保护植物的完整。由于学生身边的植物的品种很多,学生采集到的植物种类很多

5、。他们将采集回来的植物的根上的土洗净,在桌上放几层报纸,在报纸上放一棵采集回来的植物,将植物的根、茎、叶舒展弄平;在植物上面盖几层报纸,在报纸上面压一块木板,在木板上压砖、石等重物,每过2天换一次报纸,这样植物标本极其完整。最后学生收集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植物标本的内容极其丰富,为今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和科学研究植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二、重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动物资源。在农村,有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学生可以充分接触的非常多的动物,通过对动物的饲养、观察,就可以充分地了解动物,并进行科学研究。我充分利用这一科学资源进行教学,变枯燥无味的课堂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理

6、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学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章的动物部分时,我就让学生课前准备捉一些蟋蟀、蚂蚁、蜻蜓等动物,上课时带到教室里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既诱发了学生从小有研究科学的兴趣,又为学生深刻认识动物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对这些动物的学习研究,使他们认识了这些极小的动物,并产生了爱怜之情。我还在课上出示了金鱼、鸽子、青蛙等动物,让学生观察研究,学生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我就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参照家乡丰富的动物资源,让学生饲养一种小动物。每个学生都饲养了一种小动物,并能成功养殖。通过学生的这种行为,既让他们观察到了动物一生的变化和生活的习性,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

7、,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教学动物的生命周期时,讲到了蚕的一生。我们学校处于养蚕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位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蚕一生的变化。由于不可能在课堂中看到蚕的一生完整的变化过程,我提前指导学生制定养蚕的计划,让学生按计划去观察蚕的变化,认真写观察日记。我们家乡每家每户都要养蚕,这就为学生的饲养、观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学生通过饲养、观察,对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记得一清二楚。等到我上这些课时,对学生养蚕的情况和记录进行考查,针对学生所记录的情况,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学习的兴趣高涨,课堂非常活跃,学生很快地概括出蚕的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的特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上课的热

8、情,还培养了学生怎样有计划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三、重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环境。农村自然条件丰富,山青水秀,河道纵横,岩石、土壤到处都是;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多端;云、雾、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司空见惯,蜿蜓的河流,广阔的田野,悦耳的虫鸣鸟叫,都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现象,学生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在教学空气这一章时,我让学生先去呼吸不同地方的空气,感受不同的气味,并收集不同地方的空气。让学生在野

9、外感受空气的流动,看看空气在不同的地方是如何流动的。我们这里有广阔的田野,我就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做空气流动的实验,看看在广阔的田野里,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为学生了解空气的流动提供了更广泛的依据。空气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在的,学生通过身边的万物对空气的需求,了解到了空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懂得了要注意不能污染空气。把大自然当做课堂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爱科学、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教学天气这一章时,讲到了云、雨、风和气温等有关自然现象,我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无拘无束地学习课本知识,让他们真正去看看云的样子,品尝雨的味道,感受风的力量,体验气温的变化。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验,当今天天空的云特别

10、多时,我就让学生去看云的样子,说说它们的名字,认识它们。当天下雨时,我让学生到外面去测测雨量,尝尝雨的滋味,真正去感受雨带给我们的一切。我还让学生每天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学生便每天在空旷的田野里测量风向,估算风力大小。学生还每天记录气温的高低,感受大自然气候的变化。通过这一些活动,使他们明白平时熟视无睹的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一角,其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等着他们去研究。同时也认识到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揭开其中的奥秘,并让学生陶醉在大自然这美妙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科学资源,是我们科学实验很好的舞台,但这一切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利用。我想,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农村科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我们农村的科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必将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