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2].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13880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小猴子下山[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8小猴子下山[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8小猴子下山[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8小猴子下山[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8小猴子下山[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小猴子下山[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小猴子下山[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小猴子下山说教材:小猴子下山 是语文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半学期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主要讲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现摘了玉米,后来看见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后来看见一只兔子又扔了西瓜追兔子,最终一无所获的事情。在学习课文中要教导学生: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课文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照“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可以按照这样的形式读懂课文内容。本文插图内容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句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来

2、进行表演,会用动词说话。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积累运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推论。的原因进行简单的推论。说学情: 1.虽然是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课堂学习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只有学习的刺激对注意力集中持久和学习兴趣的维持还是不够的,因此,除了不断提出学习任务刺激注意力集中和学习兴趣外,还是需要设置激励性的活动来维持的。(激励性活动的设置不在本设计中体现。)2.到了这个单元的学习,由于会认的字以及生活中认识的字已经达到一定数量,这会给学生会写字的记认造成干扰

3、,因此,在写字教学环节中,加强运用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形近、音近字比较,记认字形细部尤为重要。3. 本课文所在单元的前三篇课文,学生已经从不同角度感悟到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本课文是最后一篇,要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教学。课文主题是做事要有目标意识。要求学生能这样高度概括归纳是不符合学生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有根有据说明“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应视作感悟课文主题了。说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动词。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4、,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有始有终。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有始有终。说过程:一、引入师:我们知道,小猴是住在山上的,今天呀,有一只小猴子下山啦!1、 学习生字“猴”, 师:猴子是动物,所以是反犬旁 反犬旁书空2、出示课题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教学意图:从学生兴趣入手,引入课题,随机学习生字,分散教学的知识点。)二、新授1、出示四幅图 师:小猴子下山后来到了这些地方?仔细看图

5、,选一幅图,说一说。预设:生:小猴子下山后,分别来到了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和树林边(小路上等等)。完成板贴: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边2、 学习第一节 出示第一节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待会儿老师来检查谁读得正确。1)自读第一自然段 指生读2)再读第一节,划出小猴子来到玉米地看到了什么,怎么做的句子。 指生交流 课件刷红 完成板贴: 又大又多的玉米 掰、扛3)师生合作读跟老师配合着一起读一读第二句话师引读 小猴子来到玉米地,他看见了,他心里,于是他就4)学习生字“结”、“掰”、“扛”“掰”:老师做动作帮助理解字义。“扛”:学生自己做做扛的动作。5)指导朗读师:小猴子看到玉米结得

6、又大又多,非常高兴谁来读读 指生读 3-4人 齐读6)想象说话师:小猴子非常高兴,他会怎么想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心想:_ _ ,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7)再读第一节。师:于是,他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谁能连起来,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8)小结师:第一自然段就是先写了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再写了他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 板书: 地点 看见了什么 做了什么3、学习第2节1)出示第2幅图,按照黑板上的句式来说一说。准备一下,指生说(2人) 完成板贴:又大又红的桃子 扔、摘2)出示第2节 自读3)学习生字“满 扔 摘” “满”: 扩词“扔”和“摘”: 我们来看动画理解4)指导朗

7、读 和老师配合着再来读读第2节,读出小猴子的高兴。 自己读、齐读。5)猴子为什么会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呢?这时他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出示句式:小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心想:,他大声说:“”,于是,小猴子扔了玉米,去摘桃子。提出分层要求:有困难的同学,只要说他怎么想的内容。如果你两个内容都要说,要注意,想和说的内容不能重复哦。4、复述。 根据老师黑板上的词语,把第一、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有困难的可以选一个自然段来说。 学生准备 交流5、师总结:离开了桃树,小猴子又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学习意图:读懂课文内容。本文插图内容生动形象,图文一一对应,教学

8、时可以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词句学习主要是注意体会不同的词句表示不同的动作,教学时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来进行表演,会用动词说话。)三、复习生字1、“抢桃子”游戏2、出示动词,学生做动作,理解动词。(教学意图:复习巩固本课学习的生字,温故知新。)四、指导写字“非”、“块”“非”:两竖有长短,右竖稍长,左、右第三横稍长,横画间距相等。“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横折往左收,撇为竖撇,捺较为舒展,撇、捺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反思: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