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13837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1学生对德育课逆反心理的产生、表现及其调适所谓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对我院学生的一次问卷调查对德育课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论文百事通硬性说教逆反型。由于个别教师在德育课教学中,采取我讲你昕,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缺乏平等或硬性说教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法从而造成学生面服心不服,产生对德育课的消极抵触心理。脱离实际逆反型。从调查结果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是空洞的说教、高调多、理想多、脱离实际。没多大用处。比如: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党和政府内部还存在着贪污、腐败、吃拿卡要等丑

2、恶现象社会上还存在着“实用主义”、“脑体倒挂”、“读书无用”等思潮。因此学生对德育课中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理论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从而产生对德育课学习的逆反心理。伤害逆反型。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态度粗暴、偏心冷淡或讽刺挖苦等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或某些残酷的社会现实,比如,无端被人伤害,被人误解或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挫折或打击。从而使学生对德育课的某些观点抱怀疑态度而产生的逆反心理。自身索质逆反型。因学生本人自身素质低。品德修养不高,自我约束力缺乏而产生的对德育课的逆反心理从调查问卷结果看这部分学生只占学生总人数的极少部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就逆反心

3、理本身而言。它不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而只是一种自身的心理现象,它具有片面性,可变性。正因为逆反心理的这些特征。所以它是可以转化的。逆反心理障碍的调适:对硬性说教逆反型,教师应立足于启发、引导、通过平等、民主的思想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由“单项导通”转化为“双向交流”。变学生对德育课的“逆反”为“崇尚”。当然讨论课中题目设置的科学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奋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结合世界风云变幻这个热点,引导学生畅谈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由美国插手我国台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探讨什么

4、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通过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对脱离实际逆反型,教师应采用比较教学法典型事例列举法,社会问题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转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身正行端具备正确科学的理论观点。能够用辨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视现实生活的阴暗面,坚定理想信念。对于伤害逆反型、自身素质逆反型,教师应多采用师生协作教学法、单独谈话法、不记分法等进行转化。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对待挫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身文化和思想索质,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2学生的超前心理障碍的产生表现及其调适超前心理障碍是指部分学生的

5、心理欲望超越了现实与客观现实发生矛盾而出现的不稳定的思想状态,这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如下:对人生、社会消极悲观,丧失信心。这些学生思想消沉,缺乏活力,对各项活动不感兴趣,用几乎苟刻的眼光来对待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究其原因无外乎三点:首先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非平衡性。上中学时期,学生为了激烈的升学竞争一方面文化知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思想品德修养并没有相应提高,造成文化索质发展的超前和思想素质的滞后;其次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时往往希望既能体现自己十年寒窗的全部价值。又能选择一个自己理想的学校。这种过高的理想期望模式,在入校后不断遇到现实不尽人意的冲击从而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最后,作为1720岁之间

6、年龄的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直观性,由于他们尚未完全接触社会不了解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倾向极易走极端。由此而产生对人生对社会的消极悲观情绪。把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观。追求所谓的自由和感官刺激抽烟、酗酒、进舞厅、卡厅、进网吧故犯禁忌,借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适销对路的综合性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学校。由于部分学生对自己评价偏高觉得自己考入职业技术院校与自己的理想格格不入。不愿受约束的性格和自由散漫的习气与学校管理发生矛盾时就容易产生埋怨和报复情绪。于是寻找刺激以宣泄自己的满腹怨气。顾此失彼,追求

7、新奇。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用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自己。但由于他们鉴别能力有限,往往良莠不分,盲目赶时嚣,猎取自己认为新奇的知识。偏离学习中心,甚至误人歧途。总之,超前心理障碍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学习、工作及世界观、人生观有很大影响,所以利用德育教育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将是非常必要的。新晨范文网超前心理障碍的调适:词适学生超前心理障碍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耐心说服,稳定情绪。头脑发热,期望过高。是超前心理障碍的基本特征。必须采取耐心说服、冷却降温的办法促成其心理平衡。一是发入学通知时,可介绍学校现状。使其重新冷静地设计未来,做好勤学苦练的思想准备。二是入学后的专业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

8、学校、了解所学专业。懂得成才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三是实战教育。要尽可能地增加教学实践手段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实习,逐渐缩小幻想与现实的矛盾延缓超前的心理障碍发生的时间,减弱矛盾的激烈程度。联系实际,热情引导。超前心理障碍产生于学生的升学意识和成才意识的问隙,是升学意识的中断和成才意识的未遂。为此在教学中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访问、考察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提高认识,再以热情引导的办法促其成才观念逐步形成。弥合升学与成才之间的空隙,树立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实现从幻想到现实的转变。总之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矛盾现象,只要重视职业技术院校德育课的心理教育,就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从而达到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德育课逆反心理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