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38206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 我是拼写小能手。jio wn g j zh t fn mng p zhn c xing zng hng qio ling zn x f yng 二、 慧眼辨正误。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1擅自(chn)强迫(qing)榨油 不计其数(_)2剔透(t)悄然(qio)叮嘱 有恃无恐(_)3矫健(jio)龟裂(jn) 煤炭 不辞而别(_)4地煞(sh)传记(zhun)诵读 应结不暇(_)三、 辩字组词。壁(_)琴(_)秦(_)侮(_)袍(_)璧(

2、_)瑟(_)泰(_)悔(_)炮(_)四、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写词语。字里(_)间 半(_)半(_) 派头十(_)平平(_)(_) 天衣无(_) 闭目养(_)(_)来(_)去 全神(_)注 一(_)一样1.仿照写ABAC式词语:_2.仿照写AABB式词语:_3.仿照写含有一对反义词的词语:_4.写出的近义词_,的反义词_。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打消 消失1.我的钢笔突然(_)了,怎么也找不到。2.经过妈妈的劝说,我们(_)了去深山探险的念头。企望 希望3.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_)着有新的发现。4.我(_)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

3、说的一段话。六、 按要求写句子。1.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缩写句子:_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改为陈述句:_ 3.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仿写排比句:_ 4.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改变语序,保持句意不变:_七、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山居秋暝中描写月亮的诗句是“ _,_。” 2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雨天安闲钓鱼的老者形象。3忆读书的作者是_,文中寄托了她对少年儿童的期望,即“_,_,_”。4我的“长生果”一文

4、中,作者通过阅读积累,悟出了一些写作的道理:_,_,_ ;_,_;但呕心沥血的创造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八、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他有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 )能拿得动的东西,(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运不走的,就(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

5、这样化为一片灰烬。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任意 实在 凡是 统统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3“掠走”“搬运”“毁掉”这三个词语写出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的破坏行径,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打乱呢?同学们众说纷纭,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1)不能打乱,三个词语一步步地写出了侵略者的贪婪、无耻,还从侧面说明了圆明园很大,奇珍异宝很多。从而揭示出侵略者践踏文明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_)(2)能打乱顺序,这几个词语都体现出侵略者行径的残暴和野蛮,揭露出侵略者的罪大恶极。 (_)4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5而今,当你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时

6、,你会有哪些感想呢?动笔写下来吧。_九、 阅读理解。_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

7、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1解释下列画线词。(1)旁若无人(_) (2)若某等之见(_)(3)必弃城而走(_) (4)吾兵止有二千五(_)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两个部分的大意。(各不超过10个字)第1、2自然段:_第3、4自然段:_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

8、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1)笑容可掬:_(2)抚掌而笑:_(3)拍手大笑:_4上文运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请指出下列两组对比的作用。(1)司马昭与司马懿的对比:_(2)众官“无不骇然”与孔明“抚掌而笑”的对比:_5这个故事中,孔明计策为何能成功?_6你对文中故事里的人物各有怎样的认识?请用合适的词语填空。(_)的诸葛亮 (_)的司马懿7请给故事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十、 快乐习作。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450字左右。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