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1137961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 .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成汽车名城和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仪征”发展主题,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开放型经济和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仪征市商务工作发展实际,编制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一、“十二五”期间商务工作情况“十二五”期间,面对严

2、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商务局统领各方力量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克难求进,奋发有为,认真贯彻实施仪征市商务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市商务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77541万美元,为“十一五”的66.3%,实际利用外资95031万美元,为“十一五”的93.7%;全市实现进出口200030.5万美元,年均增长9.7%,为“十一五”的1.9倍,其中进口48635.6万美元,年均增长4.6%,为“十一五”的1.2倍,自营出口151394.9万美元,年均增长13.4 %,为“十一五”的 2.2倍;实现外经营业额1854万美元,为“十一五

3、”的12.1%,外派劳务人员近2000人,新设境外投资企业4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1亿元,年均增长12.1%,为“十一五”的1.8倍。“十二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表指 标 类 别“十二五”完成额(万美元/亿元)与“十一五”相比(%)备 注实际利用外资9503193.7对外贸易总 额200030.5190出口额151394.9220进口额48635.6120外经营业额185412.1因“十一五”期间中核华兴公司总部外迁,导致全市“十二五”外经营业额急剧下降社零总额566.1亿元180 1、利用外资质量提升。一是重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新落户上海大众动力总成、英国吉凯恩、

4、日本旭硝子、法国彼欧公司、德国纳铁福等5家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项目,超扬州目标任务2个。全市新增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6个,其中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个。二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较快。2015年,全市利用外资服务业占比达39.4%,较2010年上升19.3个百分点。达丰机械租赁、莱福科技、同舟仓储、海之创管理咨询等一批优质服务业项目落户我市。三是外商投资方式日益丰富。从以往现汇、实物投资为主,拓展到股权并购、债转股、境外人民币直投、投资性公司再投资等多种形式,扩大了利用外资规模,实现了引资与引智并重。海之创管理咨询公司以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再投资形式设立,

5、为全省首例,实现直接利用外资3530万美元;境外上市的仪化股份公司通过增发扩股,实现利用外资9800万美元。2、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一是骨干企业支撑明显。2015年,全市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30家,比2010年增加35家;年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58家,比2010年增加18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出口形成一定规模,2014年,我市获批为省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二是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十二五”期间,全市出口产品达到了18大类300多个品种,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攀升,分别占全市出口的11%和60%左右。三是市场分布日趋多元化。产品出口国由2010年的97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2015年

6、的105个国家和地区,亚洲、欧盟、美国分别以33%、32%、16%的份额位列我市出口市场的前三位,拉美、东盟、非洲逐步成为新兴市场。“十二五”期末出口企业增长情况表 年 份2015年(家)2010年(家)同比增加(家)有出口实绩企业1309535年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584018 3、外经合作进一步拓展。一是境外投资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4个,较“十一五”增长1倍。其中,真云计算、智坤科技等2个项目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长云建筑从事美国房产租赁,投资额500万美元,实现了我市服务业“走出去”零的突破。二是对外劳务增长稳定。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企业江苏飞扬对外经济技术合

7、作公司,发展良好,对全市外派劳务市场稳定发展起到了龙头支撑作用。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企业中核华誉工程公司,经营转向分包为主,带动了设备、人员对外输出。三是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围绕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制定了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实行相关部门季度联席通报制度,以日常监管结合专项检查,通过人员备案、风险预警、纠纷调处等环节打击非法外派劳务,规范外派行为,保护出国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健康有序运行。4、内贸流通快速发展。一是商贸流通网络日趋完善。根据城市规模和商业发展需要,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网上公开、制度廉评、专家评审、规委会审议等活动,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目前

8、正待市政府公布实施。开展万村千乡农家店建设,新建54家直营连锁店,有力地改善了我市农村消费环境。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顺利收官,2009年2月1日2013年1月31日,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2782台(部),销售额3.87亿元,发放国家财政补贴4750万元,平均每个农民家庭购买家电1.5件,落实补贴424元;2009年8月20日2011年12月31日,共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121000件,销售额4.12亿元,发放财政补贴3400万元。二是开展生猪屠宰管理。对上市猪肉“两证两花”情况进行检查,累计联合执法109次,没收猪肉1614公斤,无害化处理病害猪1651头。推行生猪屠宰机械化作业,关闭

9、生猪手工屠宰点4个,保留机械化定点屠宰场1家,投入400多万元进行升级达标改造。同时,积极开展生猪活体储备工作,年承担储备任务8000头。三是引导发展电子商务。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2015年,市技师学院获批省电子商务示范培训基地,与扬州创享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培训电商应用人才;大仪镇和大仪镇河北村分别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省级电子商务示范村。推动江苏嘉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鼓励打造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在建仪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相咏农产品电子商务中心、美食美康等平台。四是强化市场监管。发挥市“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开展打

10、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专项行动。建立全市流通、餐饮、药品等重点企业名录库,列入国家统计的限上样本企业58家。以审核、备案为抓手,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酒业、直销业等进行管理。目前全市已备案酒类流通企业221家,累计发放酒类随附单6000份。二、“十三五”时期商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面临的挑战。“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发生转换,新的国际经贸规则正在重构,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一是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世界经济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但增长仍然动力不足,受低增长、低通胀、低就业、低需求等因素拖累,世界经济仍面临长期潜在增速维

11、持低位的风险。主要经济体复苏不均衡,美国经济进入稳步增长轨道,欧元区经济出现好转,但仍有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日本结构改革前景不明;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内部增长分化进一步加剧,不少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同时,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对外贸易压力进一步增大。二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对中国引进外资形成“上压”效应;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推出如“印度制造”战略等鼓励外资和制造业的改革举措,越南、泰国等周边国家以更低廉的生产成本,对我国形成中低端产

12、业的“供给替代效应”。同时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低成本的传统外贸竞争优势正在削弱,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制造业项目落户的成本大幅提升,对我市传统招商模式和传统外贸企业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东欧、中东地缘政治局势变化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境外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企业“走出去”风险压力较大。三是资源要素供给趋紧。一方面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紧,区域拓展空间有限,项目用地紧张和土地成本趋高,必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正面临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增长,企业成本居高不下,也为今后一个时期商贸业提速增效带来较大压力。另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高端人员特

13、别是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高端人才的短缺,将使我市商贸业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面临的机遇。“十三五”时期面临的世界经济大环境将比“十二五”期间要好,世界经济将从低速调整进入温和增长期,国际市场需求将出现回升态势,中国新一轮开放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为经济注入新动力,我市商务工作发展前景更加稳定。一是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孕育新机遇。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一场以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产业技术革命,3D制造、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在新一轮国际分工中

14、,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综合竞争优势依然存在,国际高端资本依然持续向中国特别是长三角转移,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带来新机遇。二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激发新动力。中央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结构调整,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加快释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外商投资及境外投资限制进一步放开,外贸扶持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更加完善,投资贸易环境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构建,为我市商务工作稳定发展和转方式、调结构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国家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战略不断叠加创造新空间。国家新一轮全方位对外开放正在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

15、略加快实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宁启铁路动车开通,长三角城市群扩围,等等,我市区位优势将不断凸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借力发展、更快地跨江融合。近年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汽车等主导产业支撑有力,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服务业项目加快集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相对较好。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既要千方百计保增长,又要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抢占发展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三、“十三五”时期商务工作指导思想、目标、思路(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保持中高速、迈上中高端”的发展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稳增长与调结构并举,逐步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全市商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二)主要目标 利用外资要创新业绩。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2020年实现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五年累计实现6.63亿美元。对外贸易要上新台阶。自营出口年均增长5%,2020年自营出口3.7亿美元,五年累计实现16.79亿美元。外经合作要迈新步伐。外经营业额年均增长10%,2020年实现外经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