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3734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无为二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亲爱的七年级同学: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半学期以来,你的许多方面都在新的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在这个小小的考场里,你就是主人,只要你心境平静,细心、认真地阅读、思考,你就会感到试题并不难。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温馨提示:1 你现在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相信你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内完成所有答题。2试卷包括“考试卷”和“答卷纸”两部分,请务必在“答卷纸”上答题,在“考试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5分)1.请根据下列语境据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4分)白驹( )过隙,作为一个历史长河中的旅人,我们上船时接受了前人的赠礼,这对我们大有b( )益。一个人只有读懂了世界,吸足了知识,安恬中学会摒( )弃,并经过努力的实践,才可能j( )身于世。这样他才真正完成了继承与超越的交替,才算尽到历史的责任。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B. 你去,还是我去?C. 都复习好了吗?这次期中考试。D. 我想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

3、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C、九寨沟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4.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度晚年的保障;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第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第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第处搭配不当,应将 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5. 名句默写。(

4、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3)宁信度, 。(韩非郑人买履) 但愿人长久, 。(5) 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6) (6)朱自清的春中所引用的用来形容春风的宋诗是: 。(7)成功的花,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8) 四面湖山归眼底, 。 (9)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哲理的诗句是: , 。6.请根据你对名著的阅读积累,将下面未完成的“读书推荐卡”制作完整。(6分)读书推荐卡书 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 作 者_ 国籍_精彩情节 _推荐理由_7.阅读下面的文字

5、,按要求答题。(5分) 星期天,小林到毕升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毕升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什么? (2分) 如果你是小林,你打算怎样向老大爷问路? (3分)8.仿照例句,再写一个比喻句(2分) 例: 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仿: 语文是 , 。二、阅读理解(55分)(一)梅香(17分) 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

6、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

7、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8、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9.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为什么震惊?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分)10.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4分)11.品读文章第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4分)12.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5分) (二)我长大了(23分)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

9、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

10、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

11、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3.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3分)14.文中画线句子是_描写,作用是_(4分)15.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分) 16.家里“气

12、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4分)17.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4分)18.“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古代寓言二则(15分)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置之其坐 坐:( ) 遽契其舟 遽:( )反归取之 反:( ) 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20翻译句子。(4分)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何不试之以足? 21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 22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2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 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 23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