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1158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时间》教学案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南宁市五象小学 盘梦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会认读几时几分(5分5分数)和几时半,感受1时=60分。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操作、讨论等活动,逐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小时、1分钟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课前准备:小闹钟、钟面、课件、练习卡知识准备:回顾钟面的结构,几时整的认读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1创设情境课件自动播放4幅图:早上大耳朵 图

2、图7:00 还不起床,8:00吃完早餐,8:05 出门,定格在图图,不会看钟迟到大哭2. 课件同时出示3个钟面: (1)你认识哪个钟面的时间?(7:00,8:00)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回顾: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强调:看时间既要看时针,也要看分针。(2)(8:05)这个钟面的时间,你知道吗?(3)板书课题认识时间)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孩子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大耳朵图图因为不会看钟迟到入手,拉近“数学”和“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整时”出发引出新课,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二、操作探究, 主动建构活动一:认识几分。 1. 通过自

3、主学习完成以上自学卡。 2. 学生根据自学卡汇报。 3. 结合课件演示明确: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板书) 4. 通过让学生填一填,汇报并总结出:分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个5分 5. 快速抢答。 教师任意指一个数,分针指向( ),是( )分。 活动二:感受1时=60分 1. 学生操作钟面 课件出示播钟要求: 要求:一个学生拨:分针走1圈。另一个学生看,时针位置有什么变化?拨完后同桌交换再来拨一拨。学生汇报3. 结合实物大钟再次感受:(1)当分针又走到12,正好走了钟面的(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板书:60分)(2)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时(板书:1时)(3)时针和分

4、针的关系: 1时=60分(板书)4. 师拨钟引出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通过活动一和活动二,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的整时出发,发现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五分。同时借助直观操作,感受分针动,时针也在动。通过拨一拨、议一议、猜一猜、验证最终突破难点1时=60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建构起几时几分的数学模型,而且当面对新知时,会用类比和化归的思想方法去思考问题。活动三:认识几时几分和几时半1.(展台投影)自己尝试在练习卡1上写一写以下时间:(4:05、4:30、4:45),钟面贴在白板上。

5、2. 同桌交流怎么认读这些时间3. 适时抽取学生资源汇报。(1)两种记录方法,重点强调分钟数不满10的情况。(2)几时半(3)结合4:45,让学生深刻体会时针超过数字4,没到5就是4时多。4.通过这几个钟面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我采用“试误”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借助已有拨钟经验,完成几时几分的认、读、写,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互辩、生生互辩,共同寻求错误的根源,最后的回顾反思,加深认读写几时几分的印象。三、巩固练习。1. 连线。(课本,完成93页第二题)2. 图图经过的这次迟到,认识到错误,重新修改了作息时间表。你们能帮他一起完成吗?3. 找朋友: (1)体会分针动

6、,时针也在动。(2) 培养学生“估”的意识。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设计层次的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几时几分的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渗透了珍惜时间和养成良好作息习惯的教育。四、全课小结, 寄托心语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希望孩子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1时 = 60分4时45分4:454时30分/4时半4:054时5分4:05 教学后记认识时间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会5分5分的看时间,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

7、念,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的提高和拓展。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新课标中提出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获取知识的冲动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和关键,所以我们开课就通过创设大耳朵图图因为不会看时间迟到的故事情境,问“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它吗?”不仅激活了学生原有认知,又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二、学习从问题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潘小明说过,“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设计一份贯穿本课核心问题的自学卡,1. 分针走一小格是几分?2. 走一大格是几分?3. 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4. 1时=60分为这几个核心问题。三、尝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这节课就是第一

8、次尝试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就是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学生通过尝试完成自学卡,必定会遇到困难,其实当学生遇到困难,真正的学习才开始。这样教学方法的变化,不仅促使孩子们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精灵的小提示“遇到困难,可以自学课本第90页”,培养他们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上寻找线索的能力。最终使得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学生的地位变了,从被动转化为主体地位;(2)学生的角色变了,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3)课本的作用也变了,从习题本变成了自学本。四、通过尝试,观察、分析,建立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2011版课标提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9、作为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模型思想是新课标新增的一个核心概念,凸显其地位的重要性。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况分针指向2、4、9、10分别是几分?追问孩子怎么知道的?孩子有数一数,加一加,慢慢由“5加5”生出“2个5分相加”,由简到繁、由繁到简,最终建立起“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的数学模型,彰显“模型思想”的魅力。五、操作探究,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和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得。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建构“1时=60分”这一概念。通过教师拨钟,引导学生边观察“分针动了,时针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初步感受到分针动,时针也在动,教师追问,分针再走一圈?时针有位置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发现了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也就是1时=60分。在这节课,上的比较顺畅,但也凸显出年轻老师“抓得太多,放手太少”的问题。学生要掌握不同的知识点,要通过自主、探究、协作等有效的学习过程才会有实效的结果。而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达成度就必须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节奏,使每一个环节的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堂有效率的课堂教学。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