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11237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字7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识字7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识字7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识字7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字7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年级 第7单元 语文 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8个字,会写三个字。鸡、猫、丛。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能够初步背诵。3、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训练,为编儿歌打基础。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读好前后鼻音。2、写好“丛、鸡、拍”三字,重点指导“猫”字的书写。注意左右结构汉字的书写特点,左窄右宽。三、教学准备:简易多媒体教室与多媒体课件一、 激趣导入:师说三个谜面,生说谜底,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一猜,这是哪个小动物?(送动物卡片)(1) 不识字,把字排。有时一,有时人。秋天去,春天来。谜底(大雁)师:真聪明,大雁送给你。(2)

2、是猫不捉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谜底(熊猫)师:答对了,熊猫给你吧。(3) 身穿黄袍带黑杠,大叫一声震山冈,不吃粮食光吃肉,人称它是兽中王。谜底(老虎)师:真了不起,老虎奖给你。2、师:这些小动物,其实都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一起读:识字7(事先板书)。生:齐读课题。3、师:老师想给大家读一读课文,你们听我有没有把课文读对?你可以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动物名字。师: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特别要把圈出来的动物的名称读准确。4、师:你们刚才圈出了哪些小动物?指名说。(课件出示全部动物名称)看看自己的语文书,你都圈对了吗?错的改一改。师:大雁、熊猫、老虎这三个小动物

3、,我们已经认识了。(课件)师:这5个小动物我们是才见面的,先自己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正确?谁能带领大家读读它们的名字?(课件出示带拼音,指名读,正音。(送动物卡片)(1) 锦(指红)的前鼻韵母你叫得特别准,锦鸡送给你。我们一起来叫一叫。(2) 鹰(变红)是后鼻音,你读得非常棒,雄鹰奖给你。我们一起读。(3) 灵(变红)也是后鼻音,你读得很好,百灵给你了。我们一起读。(4) 剩下的小动物谁能叫准:黄鹂(送卡片)、孔雀(送卡片) 5、认识锦鸡、百灵、黄鹂(课件演示)6、师: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鸟类(贴),另一类是兽类(贴)。老师请拿到动物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贴,其他小朋友拿出作业纸,自己分一分,填

4、前面的序号就可以了。7、师:除了你知道是鸟类外,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是鸟类啊?是啊,我们看到这些名称中有些有“鸟”,有些有“隹”,在古时候,这个字代表的是多羽毛的动物,我们有时候可以通过看到这些部分就能猜出这些字肯定跟鸟有关了。我们想想,还有那些鸟的名字中也有这些部分的呢?8、师:女生读鸟类的,男生读兽类。9、师:请您你检查一下自己的作业纸,都写对了嘛?错的小朋友请你改一改,改好的小朋友请你把作业纸放旁边,坐端正。10、瞧,小动物的名字都跑到苹果上去了,快把它们摘下来吧,哪列火车开起来?(课件演示)二、情景识字:师:小动物可真调皮,它们又跑到句子中去了(课件演示)。自己读一读这几句,把你最喜欢的多

5、读几遍,想想每个句子有相同的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师:(PPT提示)是啊,有很多句子中都有在哪里,在干什么,比如:但有些句子去掉了在哪里,或者在干什么,比如说(指老虎、黄鹂百灵两句)你能想象一下,把句式补充完整吗?那么孔雀、锦鸡会在哪里干什么呢?老虎在丛林干什么?黄鹂和百灵在哪里唱不休?森林里可真热闹,看,谁也来凑热闹了?(出示PPT图片)你能学着这些句子的样子也来编一编吗? 三、读课文。1、师:你们可真棒啊,老师奖励你们玩个游戏好吗?这个游戏在古时候,民间的小朋友可喜欢啦。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首拍手歌。想不想拍着手来读读?我们要读出节奏感才能把这首拍手歌读好听?请小朋友听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读。(课件演示,配以音乐)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来读一读。我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如果你能背出来,就更棒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合读)四、写字1、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左右结构、偏旁相似)2、(课件演示)古时候的提手旁是这样的,像我们的手张开时的样子。而古时候的反犬旁,我们来看看,像什么?是啊,下面的撇代表动物的腿。3、请同学们拿出手指头,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这两个偏旁。拍和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的,而猫是一种四条腿的动物,所以是反犬旁的,请你描一描这两个字,再写一个。4、展示评议五、结课:师:下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