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10990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文学史隋唐五代文学盛唐诗歌辋川集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二。诗人自甘孤独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安静心境,好像一切心情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行凑泊的纯美诗境。二。擅长在动态中捕获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颜色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

2、点)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一。风格多样化,或昂扬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三。心理描写也特别精彩。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的参军行七首。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测中透露出明媚宜人

3、的大好春光。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分的。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地和安静之美,诗歌安静美丽而神韵飘渺。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洁,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地。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

4、田家”。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安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纯洁之美,语言清省。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一。表达的情感极为简单,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斗灾难的苦痛深表怜悯。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三。具有奋勉激扬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比,反映了出塞征战的大方悲壮。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美,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

5、冷静,但基调是大方昂扬的。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着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一。岑参乐观开朗,布满了昂扬进取精神。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奇怪的共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大方豪迈的语调和奇怪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美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丽风光,是一种值得观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回旋,奇情逸发。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非常敏捷,有根本上一韵究

6、竟。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表现内容上的不同: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很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昂扬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大方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奇妙瑰丽起来,并热忱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累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上的不同: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看思索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大方昂扬的。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颜色,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丽风光,是一种值得观赏的奇伟美。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美,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非常敏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