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107070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济源四中近年-近年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最新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第I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

2、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在外交宴会等场合

3、,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展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一个叛臣。诗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 ,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

4、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文言文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 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

5、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B。 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C。 所“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D。 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有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来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B。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

6、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C。 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D. 到了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的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文所无法达到的效果。B.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是没有曲调的“徒歌”.C. 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

7、,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D。 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答案】1。 A 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

8、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废园外巴金(1)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2)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

9、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3)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4)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

10、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5)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6)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上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

11、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7)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8)花随着风摇

12、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9)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10)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4. 下

13、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之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B. 废园中有很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C. 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D. 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作者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5。 联系上下文,写出对划线句“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6。 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

14、什么?【答案】4. C 5。 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下,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的青春和希望。 6。 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理解不当,作者的感情是悲愤,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日寇暴行的声讨。【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含义的题目,句子是“这样地逃出囚笼”,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分析,答题的关键是结合上下文分析“这样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根据文章的

15、上文可知“这样”是“成为尸体的情况下”,情感是“成为尸体的原因”是“日寇的侵略”,表达对日寇的痛恨.【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文“文章多次写到园中的花木,有什么作用”,属于一道文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找到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如,文章的开头写“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目的是从结构上(手法)和后面“日寇轰炸后废园的残破形成对比,从内容上突出“日寇的罪恶。中间和后面的内容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分析.点睛: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有时还是文章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北斗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卫星在太空飞行,太阳与地球是它的航标灯:卫星飞行姿态的建立依赖于对太阳、地球的观测,测量精度越高,卫星飞行姿态就越稳定,提供的导航精度也越高。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三只眼”,就是通过观测太阳、地球为导航卫星提供导航.专家介绍说,“三只眼”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