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3).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105775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反思 (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学反思 (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学反思 (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学反思 (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学反思 (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反思 (2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反思 (23).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我任教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有十多年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也变的灵活多样。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是老师展示才艺的平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自始至终施行的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

2、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明理。教育理念的转变,也体现在课前的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中。课堂中的活动应是在教师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在幅员辽阔的祖国这一课,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了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卡片,并让他们自己拼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记住了各省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这正是

3、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材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挖掘和提炼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在学生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呈现问题,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我们的班集体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发布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就为孩子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课堂不再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它应该是学生的天地,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的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学习,营造出师生交

4、融,生生互动的平等和谐氛围,让教学活动变成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

5、:1、坚持学习。不但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2、勇于反思。老师不但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要用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品社学科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如:不迟到,不早退等。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完善读、议、讲、演、评的有效教学方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校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小学品社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

6、以有组织地去校外调查、采访、参观、询问,然后作汇报交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延续让学生体验的教学设计宗旨,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充分利用情感推动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和良好行为的形成;继续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加强自身修养。这就是我在这次课堂实践后的所得,所思,所感。我会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一点感悟通过对品德与社会学科骨干教师大练兵的培训学习,加深了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体会,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收获颇多,倍受鼓舞。下面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一

7、些感悟。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品德与社会学科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感受诸多转变,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等。一系列的转变印证了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标的解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工作也随之得到了提升。在现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堂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已经被“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全新模式所代替。我们更多地会看到一个融汇多种教学方式、活动方式、师生互动参与的课堂。从教学效率和教学参与者的感受等多方面来看,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值得采用的。课堂上学生带着兴趣参与教学达到了“我要学。乐学”的效果。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实施教学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关系,更创造了一种和谐、融

8、洽的学习气氛。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能会发现一种现象,有一些学生可能语文、数学学科的成绩比较差,但是其它学科的成绩却十分突出。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源于“兴趣”二字。这也恰恰证明了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的一句名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首先一定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兴趣上入手。从本质上讲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综合性比较强,它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更多源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课程虽然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但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很多知识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应用。通过十

9、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品德与社会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简单明白几个道理,而是让他们通过学习,把知识转化成一种内在的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记得有位名师说过:“品德课是最美的课程。”因为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唤醒和挖掘了真善美,让孩子的心灵更纯洁、更美丽。我的教学故事课改理念落实的关键体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然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学生

10、知识的获取与能力的提高基本上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我努力实现新的突破,从这几年的实施过程来看,这门课程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作为教师我有几点深刻的体会。一、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当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和他们“零距离”接触,尝试做学生的朋友。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在教学科学家的故事一课时,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先在组内说一说自己怎么当小主播,想怎么做。然后让他们自己做主,创设节目。他们创设出了“演讲”、“说故事”、“说身边事”、“朗诵”等一个个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节目。在活动中,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参与者,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努

11、力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随时掌握学习小组的各种情况,及时反馈指导,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新颖的教学形式能把学生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教学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一课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话题:“让我们人人行动起来,争当绿色小使者好吗?”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当中,例如设计“环保公益广告”等活动引发儿童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畅所欲言,为他们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启发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12、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快乐成长。三、 创设合作与竞争的氛围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互帮、互学、共同合作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即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又适应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充当“指导者”和“学习者”,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例如:在教学江山如此多娇一课时,组织小组开展闯关游戏“为长江黄河找到家”。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把长江和黄河流经的城市的名字贴在黑板上。每组同学都有自己动手的机会,都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为了使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讲授为主的形式,倡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自主结合,自由选择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在积极思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交流讨论后,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这样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受益匪浅,同时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