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102833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分析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结构和特点(一)结构1、尊重、关爱、责任是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 根据现代教育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根据有关德育理论重视尊重、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根据我们对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确定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这种基本价值观的培养,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中以不同的方式得到体现,成为统整各年级教学内容、确定各个年级教育的核心概念。但是,这三个核心概念并不以标题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而是内隐在教材的所有教育内容里。2、学生生活主题是我们组织整个初中教材内容的主

2、线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组织教材内容有三个维度。一是学科的维度,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二是课程目标的维度,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三是学生生活的维度,即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逻辑逐步扩展。 其中,学生生活维度是组织整个初中教材的主线。具体说来就是,根据学生现实的成长历程的特点和需求,安排教材内容序列,同时结合初中学生不同学段的主要问题,确定各个年级的教育主题,围绕教育主题扩展教学内容。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新教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心理、道德、法律、国情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从宏观方面来说,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等方面的

3、内容有机地渗透在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之中。这意味着,新的教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初一年级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内容,初二年级主要是法律方面的内容,初三年级主要是国情方面的内容,而是四者的有机综合。当然,不同学段有其自身的侧重点。相比较而言,七、八年级的国情知识少一些,而九年级的法律、心理方面的内容少一些。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成长规律及接受程度。从微观来说,可以说每一个单元、每一课都涉及课程标准规定的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不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固有顺序。3、以三级标题组织所有教学内容 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为第一级标题,建立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将心理

4、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教材结构”的要求。 以体现价值取向的观点表达课题(此即第二级标题),作为支撑生活主题的重要环节,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导向正确,内容科学”的要求。 以洋溢生活气息、有寓意、个性化的标题,建立目题(此即第三级标题),作为课题的分解和细化,着重贯彻课程标准有关“呈现方式要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要求,同时充当量化教学内容的基础。4、七至九年级的教育主题 七年级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走向新的学习生活,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关爱、自尊,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珍惜初中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八年级是

5、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尊重、关爱,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九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结束,学生面临着多种选择:是劳动就业,还是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读职业学校?如何选择和规划未来,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国情,明确责任与使命,学会选择。因此,统整本年级教学内容的核心概念是责任,兼及其他。教育主题是承担社会责任,迎接希望的明天。5

6、、各年级能力培养的重点 思想品德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为以后实现有价值的人生而奠基的课程。这次课程改革,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能力培养。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对学生进行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并确定了不同年级能力培养的重点。与初一走进新的生活相适应,我们着力培养初一学生的适应(新环境)能力、调适(情绪)能力和生活(自立自强)能力;与初二面临因学习分化、同学关系等问题相适应,着力培养初二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维权能力;与初三面临就业与升学的问题,着力培养初三学生的社会参与和选择能力。(二)特点 当前德育的重点逐渐由强调道德教育转向强调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

7、转向学习论,强调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学生是道德学习者。学习者与教材的关系应当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对话、感悟、体验的关系。教材不是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人教版教材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教材不仅重视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视以其内在召唤力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激发他们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四、教学实施建议 对教师而言,使用思想品德教材不是一个把书本上的只是简单传授地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个把书本与学生的个性、爱好、兴趣、生活等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就教

8、材讲教材,而是要立足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教材讲活,把学生激活,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下几条建议或许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主导地位新的课程标准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因此,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本册教材更加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和谐发展,并充分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导目标。2、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根据课改的新理念,积极为学

9、生提供学习的策略,目的在于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教材内容的活动化,意味着是否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能否让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的平台,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

10、,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还是把活动当做一种“点缀品”,当做活跃气氛的一种手段,那就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活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根据教材改革的新理念,教材不再是“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功能也由以讲授为主的文本,转向以学习为主的文本。教材设计时,已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践行和思考。鉴于此,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摈弃“师道尊严”的观念,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时,更应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等。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激励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感悟课程目标的意义,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他们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