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02118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兰)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多角度问题教学的新思路南宁市三美学校 黄兰一、 多角度历史教学的背景 史观即“历史观点”就是人们对历史上的人和事的基本观点和看法。【1】对同一历史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看法。一直以来我们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主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着眼于从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发展规律。” 如今如何更全面的从不同角度、从多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已对当今历史教学提出新的方向和要求。(一) 多元史观教学的先驱: 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在北京大学为学生讲授史学思想史,开宗明义第一讲就是“史观”。他把史观看作是做人的必需,“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

2、一正确的历史观。”李大钊认为,历史观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解释,“实在的历史事实是一成不变的,而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则是随时变动的;记录里的历史是印板的.解喻中的历史是生动的.历史观是史实的认识,是史实的解喻.所以历史观是随时变化的,是生动无已的,是含有进步性的”这就是“新史观”.因此,树立新史观,抗辩旧史观,是新时代史学家的重要责任。【2】戴加平(特级历史教师)也认为重视历史观点是当代历史教学的重要特征。【3】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生多元认知,用多元史观理解历史。是我们历史教师要承担的重要责任。(二)新课程改革与多元史观教学: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

3、程。历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学生为主题,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4】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历史的多种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和人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多元史观与学生学习过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观是价值观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没有

4、科学、先进的历史观,价值观就难免被扭曲。要丰富学生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尝试运用各种新史观来指导教学活动,各种新史观(如近代化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都在明显地影响着历史的研究和教学以及考试。前苏联卓越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能真正对知识感兴趣。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历史的生动性,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需要更多的提供形象的图画或视听材料,创设历史情境和氛围,以感染和吸引学生。中学生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理是最强的,因此教

5、师必须要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因素,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就比如对同一个事件可以提供多种史学观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新史观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创设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的兴趣。 在初高中的历史在教学上的衔接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提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宗旨就是:通过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5】因此,在当前新课标的大背景下,突显出多元史观评价历史事件的重要地位,提倡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历史视野的拓展那就要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多角度的看待历史事件。从长远来看,初中阶段的多元史观的历史学习,一是为了“明智”,二是为了给更高阶段的继续、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并能让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二、多角度历史教学的难点以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为例:多角度即多元史观解读历史,首先要能正确理解多元史观的内涵。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全

7、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开辟。现代化史观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社会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历史是过去活生生的社会,社会是由众多小人物、小事件汇集而成,让历史变得有血有肉的活起来就必须关注小人物、小事件。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

8、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旨。【6】(一)多角度历史教学的难点:1.教学理念意识的缺失。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态度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关注教学的内容,在备课或者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最关心的是教哪些内容,往往也会图方便省事,更多的是按照课本的观点和思维进行教学。而没有认真思考对于这个历史现象是否可以多角度多面性看看待它,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视野,让学生获得比课本更多的认识和感悟,拓宽学生的思维和视野。2.教学操作过程多方面的引导。对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认识不清晰,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视为教学目标,出现目标指向模糊、目标内容不具体、目标

9、结果不可测等一系列问题,教学目标实操性不强。还有的老师没有在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3.教学过程中角度的单一性。机械地套用课文观点,教学内容程式化,失去了更多更好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能力。(二)案例分析:(本案例选自人教版初中八上第一课鸦片战争对于战争的结果战败之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口岸的教学过程)【7】教师: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什么?学生: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项目主要内容危害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赔款2100万元清政府财政困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口岸开放广州、厦门、

10、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教师: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学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设计意图:对于条约内容,学生自学完成并展示,对于条约危害及影响,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仅仅是开始而已。)展示:(要求学生朗读)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教师小结:封闭所以落后,落后

11、必然挨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国难、国耻以及中国人不懈的民族抗争也由此开始。本目标设计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过程只是按照课本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2)对学生指导评价有点空泛,缺乏指导性。该教学过程无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学习而言都缺乏对待事物看法的有效指导。(3)分析问题缺乏基本的两面性看待。甚至对于客观的影响只字未提。如果通过多角度的引导分析可以得出更多深刻的见解和感受:例如,人教版八上第一课鸦片战争,在对战争的结果中签订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有一条就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

12、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的内容怎么评价?会带来什么影响?同学们肯定第一时间就会得出这个条约对中国而言就是一种伤害,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使中国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是西方列强殖民地侵略的重要标志。这是从“革命史观”出发得出的结论,但教师如果通过多元史观来引导进行解读评价就会不一样:引用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香港割让给英国后,人口很快由两千人发展到两万人,到19世纪50年代达到七八万人。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商品总值(不含鸦片),1837年为九十多万英镑,1843年便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六千多英镑,1845年又达到二百三十九万

13、四千多英镑。”【8】现代化史观:它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现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的地区,推动了近代化城市的崛起。整体史观: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尽管是被动的),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史观: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社会史观:它是传统农业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最早交汇的地方,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产生出相应的社会问题。 (4)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所局限。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古诗曰:“横看成岭侧

14、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新颖化、主干知识的网络化和历史解读的多元化是我们历史教学所呈现出的且值得关注的新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必将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崭新局面,不同历史观同步渗透,这首先应该体现在中学历史新课教学中,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把多种史观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立,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和合理的开展多元史观的教学呢?(一) 要求新史观下教学理念的转变,尝试用各种历史观去分析、研究同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在教学中,运用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地看待历史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深厚的历史积淀中获得力量,

15、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正确价值观,成为有文化、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多种历史观的共同价值追求,帮助今天的同学们理解人类文明的成果以及走向未来的启示。(二) 有效利用课本上的图片、动脑筋及活动与探究等,坚持体验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不能复现,但是历史教学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对历史课有真正的、持久的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索历史现象的内外在联系,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图片,历史史料等的作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图片导入,把德意志帝国的

16、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德意志宗教改革、法国共和制、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五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体验,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而且还巧妙地引出了古代商鞅变法的理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识到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充分利用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效利用课本资源,适当补充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特别到了初三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能运用古今纵向比较和中外横向比较,透过错综复杂的历史表象,让学生能转换角度思考问题,从世界的角度全球的眼光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