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099038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文化诵读经典诗文特色学校诵读经典诗文打造特色文化一、诵读经典诗文的背景及意义(一)诵读经典诗文的背景1、横向比较:世界各国对传统文化非常推崇。不少国家都提倡让中小学生从小阅读本民族的基本文化经典,例如俄国人对普希金的推崇,丹麦人对安徒生的敬仰,英国人对莎士比亚的热爱。正像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的诗文一样,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中国历史上许多大文豪呕心沥血,丰富完善了汉语的表达能力,像骈俪典雅的汉赋,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古风,豪放婉约的词曲,千百年来传唱不衰。2、纵向比较:我国近年来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古诗文的吟诵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少专

2、家学者提出,中华文明不仅活在典籍、展品中,更应活在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在全国上下矢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更需发掘中国历史上丰富的审美、道德资源,用民族文化的优秀经典教育下一代。(二)诵读经典诗文的实践性意义1、诵读经典诗文,提高文学素养经典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古诗文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字惊人,一字道破天机。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读者在诵读过程中,大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心骛八极,神游万

3、仞。在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学素养上,经典诗文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2、诵读经典诗文,培养高尚情操。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而古典诗歌兼跨德育、智育和美育范畴。读一首诗就好比结识2一位朋友,欣赏古代优秀诗文就如同与一批历史上最杰出的中国人对话,无形中在气质上、人格上都受到感染。古诗文可以使我们以一种诗意的眼光去观察、体味多姿多彩的人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诗意和哲理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四、诵读经典诗文的方法和步骤(一)诵读经典诗文

4、的原则1、循序性原则。由易到难,从少到多,由简到繁,循序渐进。2、自主性原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查工具书的习惯。3、激励性原则。只要诵读就好,提倡背,不苛求。注重培养兴趣,不可形成逆反的心理。4、榜样性原则。抓诵读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大力宣扬,激发学生诵读热情。5、个性化原则。学生对古诗文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在正确引导的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对学生的个性化的理解给予充分重视。(二)诵读经典诗文的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古诗文经典诵读”领导小组。由校长、副校长任正副组长,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4导工作的实施、审定规则出台政策。建立“经典诗文诵读”探索研究

5、小组。组建以“经典诗文诵读”为课程开发的课题组。2、师资保障:选择一些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并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参加经典诗文教学培训。3、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一些校本课程的管理制度,如经典诗文诵读实施细要、经典诗文诵读要求等。精心筛选文质兼美的诗歌集及作品推荐给学生,并且有所选择地编印成资料分发给全校师生,如印发中华励志贤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十首、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论语中的经典作品等,在适当的时间穿插介绍、组织吟诵,并由学生自己将零散背诵的诗歌汇编成集腹有诗书气自华。4、环境保障:以学校直播系统、广播系统为主要活动阵地,设立专供经典的专用室,即图书阅览室;成立

6、学校经典诵读的兴趣室;开放电脑网络,搜寻古典文字的资料;添置古诗文相关的人物塑像及图片;添置经典诗文相关的文化走廊、宣传栏、黑板报等。(三)诵读经典诗文的步骤总体思路是试点与普及、兴趣与提高逐步推进的方法。1、准备宣传阶段(2008年9月至2008年10月):学习宣传,广泛动员,制订方案,确定目标。2、试点起步阶段(2008年10月至2008年8月):确定经典诗文诵读示范班,指定实验教师,按照指定篇目制订诵读计划,开展实验尝试,开展诵读比赛,做好示范实验总结。3、全面实施阶段(2009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诵读活动。4、总结验收阶段(2013年6月至2013年7月):总结活

7、动成果,展示活动经过,撰写论文。5、开展新一轮诵读活动(2013年9月起)。五、诵读经典诗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一)诵读经典诗文的措施1、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发动教师读名著、读原著、读巨著,用经典之作伴随教学生涯,用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如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经典交流心得,在经典中寻找教育智慧,与学生牵手并肩共同成长。2、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校风建设中,从浓郁读经之风入手,举办读书节,召开诵读会,组织演讲赛,表演经典诗文节目、书画展览等,以传统道德的渗透带动师生道德修养的提升。加强环境建设,题写经典诗5文的名言警句,出文化专刊,办校报,丰富红领巾广播站内容。每天早读课,课间操前后,下午放学

8、后读名著,诵名诗,放名曲,开设“文化午餐”,让学生在升旗仪式、校会、晨会上“露一手”。加强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建图书角、流动图书站,设立赛诵台、办手抄报、黑板报,开展主题班队会和文娱表演活动。3、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加大语文学科教改力度,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三字经、唐诗宋词、弟子规、论语等引入教学、测评内容。开设诵读课,探讨诵读指导的模式方法。在美术课中引入描画诗意、用书法写诗文等内容,在音乐课中引入赏、唱、演古诗文编成的曲目,在品德课中引进讲述名人故事、感悟名人风采等内容。在体育课中引进边诵唱边活动的游戏形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举办“亲子经典共赏”。在家庭,家长要创造

9、诵读的家庭氛围,并能与孩子一同走进经典的殿堂。结合学校与关工委联合举办的“四互动”活动,广泛宣传,求得社会的认同,使经典诵读成为学校形象的亮点。5、与素质评价相结合。在素质报告单中增设“经典诗文诵读”栏,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之星”的星级评奖。建立学生“诵读经典,与圣贤携手”成长袋,通过读诵记载、默写卡片、达标考试、争星挂章等活动,体验诵读的成功喜悦,增强“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感受,利用班队活动,开设专题评价课,对“读、背、默、做”等环节进行自评、互评、组评、师评、激励学生沉醉其中。完善班主任寄语,将学生诵读经典列为其中一个内容,做到随机赠言及期末寄语相结合。(二)诵读经典诗文的形式1、随

10、机诵读。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有的学生利用拍手游戏背诵,有的学生课余互相对背。我们还极好地利用了课前两分钟这一空挡时间,由班级古诗文吟诵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同吟诵,其乐无穷。这样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常常挂在学生嘴边,给学生的课余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了背诵的任务,真是“校园处处踏歌声”。2、引领诵读。诵读经典诗文常规安排:每天上午7:45-7:55为全校诵读经典诗文时间(其中每周一由经典诗文诵读领导小组成员领读),下午1:50-2:00为书写经典诗文时间,诵读内容由学校统一印制分发。6每个班级的黑

11、板上方都留有空白用于开辟“诗文壁”,每周由班长抄写、或由书法比较好的同学书写一首契合本周及篇幅稍长的古诗文、绘画好的同学配上书画(如中秋之周背写中秋、抒月的诗文等),作为每周的必背篇目,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诵读指导,使学生领略其中的韵味。3、加强课堂教学。对于课文中的古诗教学,呈现的是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光景。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借助各种媒体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内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且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并能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古诗文的教学实现创新、高效。4、注重学科整合我们注重经典诗文与其他学科、活动的有机整合,全面培

12、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经典诗文与音乐美术整合:在我们学校的音乐课和美术课上,常常会看到学生也徜徉在诗的海洋里,乐此不疲。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美术课上,孩子们常常以诗为内容,争相描绘诗中的意境。(2)经典诗文与班队活动整合:我们常常以经典诗文为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中队活动。如“在诗词王国里遨游”、“经典伴我行”、“诵经典、学美德”“经典吟诵擂台赛”、“编经典小报”、“经典吟诵展示会”等,通过背、唱、演、说、画等形式,学生从诗词里感悟到了中华诗词的精粹,感悟到了许多做人的真谛。(3)经典诗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我们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组合进行古诗专题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有研究田园诗人王维的,有研究词人柳永的,有研究送别诗的相继成立了“李白研究小组”、“李清照研究小组”等多个研究小组。同学们广泛地猎取资料,去藏书室搜集,有针对性地到网上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