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09867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伶官传序_语文_高中_孔勇_370881000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伶官传序导学案编制:孔勇 审核:曲阜一中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句。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提要钩玄,把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情感目标: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学习重点:1、掌握文中关键字、词、句等文言知识。2、理清文章议论思路。学习难点: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师点拨。【课前预习】一、走近作者欧阳修,字 ,号 ,谥号 。著名 、 , 中

2、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 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作品集有 ,列举初中所学过的欧阳修的作品: 二、解题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乐工,艺人。后唐庄宗李存勗宠幸伶人,让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人擅权乱政,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三、关于“序”“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

3、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四、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

4、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五、写作背景100多年后,北宋王朝建立,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六、基础知识梳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伶官( ) 李存勖( ) 盛衰之理( )盛以锦囊( )及仇雠已灭( ) 契丹( )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而皆自于人欤( ) 智勇多困于所溺( ) 泣下沾襟( ) 三矢( )(二)、掌握重点文言知识1重点字词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其后用

5、兵( )吾其还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为: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何辞为?( )之:盛衰之理( )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夫晋,何厌之有(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孔子,乃曲阜人也( )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与:与尔三矢( ) 玉斗一双,欲与

6、亚父(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举: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锋( ) 戍卒叫,函谷举(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举孝廉不行( )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古今异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与其:古义 今义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义 今义 )(3)负而前驱(前驱: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负而前驱( )(2)名词活用作动词函梁君臣之首( )(3)动词活用作使动词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1)与尔三矢,尔其无

7、忘乃父之志!(2)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用笔圈划出不懂的字、词、句。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围绕哪两个字来写。2、找出关于这两个字的场景描写。3、庄宗得天下(盛)与失天下(衰)的原因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三读课文,品味思考】1、忧劳与逸豫是如何体现的?2、文章写到第3段(自然之理也),可以说就差不多了,作者为什么又要写最后一段?【拓展延伸】你认为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视为格言警句?联系现实或结合自己

8、所积累事例谈谈认识。【我的收获】【作业】1、背诵本文 2、写一篇读后感【巩固训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者,吾遗恨也 怨恨 B.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捆绑 C. 函梁君臣之首 用匣子装D. 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C盛以锦囊 使工以药淬之D.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师不必贤于弟子3、下列句子分别表明庄宗之“盛”和“衰”的一组是(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B.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9、以三矢赐庄宗C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D.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4、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

10、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佳作欣赏】2005年北京卷高考作文:以“说安”为题。说“安”“安”字有很多含义,其中之一便是“安逸”,“安逸”其实是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有人说,物质文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安逸便成为一种必然。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安逸并不是什么好事。欧阳修的伶官传序阐释的就是安逸的危害。庄宗临危受命,谨记父训,夙兴夜寐,发愤图强,不几年时间便征服了燕国、梁国,壮志得酬。但他不居安思危,不明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最后为数十伶人所困,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自是情理中事。 忧劳可以兴国,逸

11、豫可以亡身,安逸确是致祸之根,信然。其实一部浩繁的中国历史,因为安逸而致国破家灭又何止庄宗一人?信手拈来,比比皆知。 才华横溢的隋炀帝如果去残暴,纳忠言,远声色,斥奸佞,谁敢说他不会成为一位明君?可历史却和他开了个玩笑,追逐声色犬马,贪图享乐安逸,最终国灭身死,反落了个千古骂名,可悲! 盖世枭雄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华夏,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以利天下贸易往来,如果没有后来的残暴专制,也堪称一代英杰,盖世勋遒。可惜他无自知之明,暴殄天物,为追逐安逸享乐,广征美女,大兴土木,修阿旁宫,骊山陵墓,以致怨声四起,民愤鼎沸,结果留给后世一个短命的王朝。 诸如此类的人物不胜枚举,唐明皇、明僖宗、清代的嘉庆、道光、咸丰诸皇帝等等皆为中国历史上无能之帝王。无能只是表象,而造成无能的原因皆因贪图享乐安逸。我明白了唐太宗感喟“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意;我也明白了明太祖朱元璋“坐天下比打天下更难”的感慨的内涵;我更明白了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全党同志的谆谆教诲“我们必须预防敌人的糖衣炮弹的攻击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