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096378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高考历史必修2复习学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列宁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不同点 (1)背景不同 新经济政策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政治、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是因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危机。(2)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 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罗斯福新政是在资产阶级专政的前提下。(3)根本目的不同 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巩固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减轻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4)方式不同 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住,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

2、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5)侧重点不同 新经济政策的侧重点是农业;罗斯福新政的侧重点是工业。(6)作用不同新经济政策使俄国的经济生产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巩固了工农联盟;罗斯福新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相同点(1)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经济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推行(2)都缓解了危机(3)都注意利用不同经济制度的长处 (4)在农业政策上都主张国家对农业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从而巩固政权。 2.二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的改革与调整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原因二战后,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如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

3、,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克服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混乱局面。为与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技术革命,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改革内容首先进行农业改革,如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然后进行工业改革,如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提高农产品价格等; 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等。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在维持

4、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直接原因)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造成。(根本原因)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原因)执政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根本原因)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西方模式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

5、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工业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度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的比较类型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西方模式(英国)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生产资料私有制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农业制度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6、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单元质量评估】一、选择题:1. 列宁在1921年10月的一个重要报告中指出:我们“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惨败”。后来,他又更明确地指出:“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直接的办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尝试已告失败。”为了扭转“失败”,苏维埃俄国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粉碎武装干涉的政策【解析】:B结合题干的时间限制“1921年”,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 (2010江苏省南通市高

7、三模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苏联能够大量进口机器设备是由于A西方工业国放弃了敌对苏联的政策B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经济危机迫使西方国家扩大对苏联的出口D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初步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阅读材料,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对象是西方工业国。1929年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危机,各国为摆脱危机,普遍采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并扩大了与苏联的经济贸易联系。这就为苏联进口西方的机器提供了契机。二战前西方国家始终没有放弃敌对苏联的

8、政策。答案为C。3.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说: “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下列历史事件中最早将市场和计划两者“混合”的是A英国的工业革命 B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D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答案】:D4.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战时坎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

9、集到足够粮食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答案】:C5. 世界现代史时期,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这一角度看,苏联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没有走农产品输出的道路 B没有利用美国的援助来发展自己C没有利用共产国际开拓国际市场 D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答案】:D6. 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 C国家政权和国外、国内私人资本合作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

10、营【答案】:C7. (2010广东省汕头市高三模拟)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A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解析】C。斯大林模式开创了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8.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

11、全排斥市场调节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解析】:B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苏联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管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故B正确。苏联实行的是“指令性”计划不是“指导性”计划,故A错误,CD材料不能体现9.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答案】:C10. 1934年,一个叫维尔斯的美国作家第二次来到苏联。他第一次来苏联的

12、时候,对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现在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维尔斯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不包括A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西方世界正经历着严重经济危机C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的力量 D斯大林实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答案】:D11.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

13、揭示了斯大林模式A有利于工业化迅速完成 B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答案】:B12. “(苏联)农场畜牲遭到可怕的抢先屠宰马的数目从1928年的3350万匹减少到1935年的1660万匹;牛的数目从7050万头减少到3840万头这反过来又造成肉类和谷物产量的急剧下降。”材料表明苏联正在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倡导“玉米运动”【答案】:C13. 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莫斯科苏维埃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这是因为: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苏联

14、确立B. 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 列宁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D. 俄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答案】:B14. 黄苇町在苏共亡党十年祭中说,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依据这则材料,如果从执政党的建设方面分析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失败的原因,最根本的是A.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的缺失 B.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 C.严重脱离群众,日益失去群众的支持 D.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解析】:A苏共实行高度的集权制,党内缺乏民主机制,使权力从根本上失却了制约和监督,以至党的干部由人民的公仆蜕变为人民的老爷,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党内特权、腐败现象严重脱离群众、人民群众对党的极端不信任都是这一原因产生的结果。15.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