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09367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教学设计吉安市思源实验学校 黄雪梅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冀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本实验是在学生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的基础上,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为下节课学习消化和吸收过程奠定基础。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二、学情分析本节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有感性认识,能说出口腔中相关结构的大概作用,但不知道理论怎样来的。虽然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探究活动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动手能力差,合作能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因而本节课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

2、能目标:说出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概述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过程。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理解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难点:1、对实验变量的设计 2、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交流五、教法学法教法:实验法 、多媒体展示法、 小组合作法 、启发式教学法学法 :讨论法、 情境体验法 、合作探究法 、分析比较法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发馒头,请学生品尝咀嚼,同时质疑,咀嚼后有什么感觉?从而引出本实验的研究问题:唾液

3、,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淀粉消化的作用,使学生锁定了探究方向。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关注身边的事物开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感性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思考问题,制定计划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 质疑,答疑的方式制定本组探究实验方案。教师提示: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其中,有的只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有的只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有的则探究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共同的作用。(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学习理念的体现)讨论过程中紧扣课本小辞典:(1)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2)牙的

4、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三)亲身体验,深入探究1、检查实验材料:馒头、小刀、漱口杯、镊子、小烧杯、试管、试管架、木板、吸管、标签、量筒、大烧杯、温度计、清水、碘液2、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围绕提示设计的实验,开始操作。表1试管12唾液/清水2ml唾液2ml清水馒头的状况和是否搅拌馒头碎屑并搅拌馒头碎屑并搅拌表2试管13唾液/清水2ml唾液2ml唾液馒头的状况和是否搅拌馒头碎屑并搅拌馒头块不搅拌3、实验探究步骤:(1)取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块。(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的棉絮。约一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

5、小烧杯中。(3)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号,然后将一小块馒头碎屑放入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充分搅拌;将另一块馒头碎屑放入号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并充分搅拌;再将一块馒头块放入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不搅拌。将这三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四)表达交流,归纳总结(每个小组把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汇报交流,分享成功,总结失败,其他小组倾听,补充,质疑)1、有的小组达到预期效果,让其归纳总结:牙齿和舌头能使唾液与馒头充分混合,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结论:馒头在口腔里变甜,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

6、咀嚼、舌头的搅拌都有关。2、有的小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可能有以下的问题:(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知道实验结果容易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说出可能的原因,是否有好的解决方法) 馒头碎屑还是较大,或者馒头量太多,使得无法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量太少,如何快速方便取得更多的唾液,对于课本中的方法速度太慢,且学生不太接受; 保温时间过短, 保温时间应该多久合适,怎样才能让试管一直处于恒温37; 加碘液要等到温度降低到室温。 (五)回归生活,健康饮食(教师提醒,目的在于学习理论知识后,能联系生活,对生活有实际帮助)(1)吃饭要细嚼慢咽。(2)不要把饭和汤混在一起吃。(3)不要边吃饭边喝饮料酒水。(4)饭凉了要加热再吃。七:教学反思收获:通过实验学生理解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有效突破了难点; 同时让学生掌握了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实验设计的方法,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合作表达能力,体会到了实验中的乐趣。 不足:本实验内容较多,时间不够,学生不熟练,可能场面有点混乱。 七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化学,而实验中有大量的化学仪器,学生使用不熟练,出现很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