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09007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讨高中思想政治课二轮复习的策略一、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策略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是进行知识整合,构建专题知识网络的阶段。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运用,更加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使知识专题化、序列化、网络化。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大家也都在努力地教学,但有时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轮复习中学生和本学科在备考方面可能还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一轮复习我们狠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尽量照顾所有学生,但学生知识掌握仍不太系统,以至于答题时要点考虑不全。2.在课堂上学生习惯听,老师习惯讲。3.学生不善于主动向老师求助。4.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很强的进取心。

2、有的学生也没有学习的信心。在二轮复习中应按照如下计划解决上述问题,并在新问题情况下寻求新办法。二、二轮复习(一)第二轮复习的教学目标及创新与突破点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精讲主干知识点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特别要注意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2.时事热点、社会热点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本轮复习要关注时政热点,紧密联系实际。根据近年来文综考试的特点,我们准备把热点贯穿于知识点的系统复习过程中,把热点作为学习的载体,用知识分析热点,用热点串联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去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突破点。3.强化答题技巧和题型练习训练本轮复习要强

3、化答题技巧和题型练习训练,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来提高复习效率。(二)落实第二轮复习的教学策略1.基本认识: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它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第二轮复习中着重于主干知识的梳理。进行知识专题复习,明确重点知识,及运用重点知识分析说明社会热点的方法和技能。2.“抓纲务本”研究考情,明确考纲与教材的结合点,尤其常考知识点“纲”即考纲,“本”即教材。紧握考纲,明确考点。回归课本,构建网络。3.了解学情。既需要了解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上、不同的学习阶段中,知识上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能

4、力上存在的弱点和缺失、心理上存在的困惑和障碍;也需要了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且,后者似乎更重要。因为,研究前者固然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但如果能在研究后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也许将产生“四两拔千斤”的效果,更大程度上提高复习备考的效率。计划方法:让学生自己写、说、思、做,在这种过程任务下帮助他们发现问题。4.根据考纲与教材的结合点,精选习题,限时并赋分练习,以练带讲,精练精讲。在讲时注意将学法,技巧,狠抓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重难点也进行专项训练,在训练中突

5、破重难点。练习中还有注意综合,注意知识间的联系。练习后注意积累易错点,做题经验。尤其在课堂上就让学生在书上或本子上备注注意事项。做题中提升速度、准确度,尽量做到规范答题,提升应试能力。利用周测进行一些矫正性的训练。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有针对地加强某一方面的训练,以弥补克服学习中的弱点和缺陷。5.搞好知识专题复习与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在研究考试的基础上将热点与知识结合在一起,并注意对热点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不要泛泛而谈。6.综合训练(1)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

6、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我们计划组织几份客观题的专项训练题。(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3)专题及文综组题:组织几份试卷,以供第二轮复习效

7、果检查之用。7.平常的教学、训练(前后)、谈心等都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尤其考试后更好观察学生,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提高心理素质,更好的提高应试能力。当然,学生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把握。如果考生的政治基础比较好,那么只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考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就要投入比较多的时间来做好课后工作,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比如,要抽出时间记忆知识点和知识框架结构;要抽出时间做一定量的习题;要抽出时间理解和消化课本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等到基础知识牢固了,可以适当地减少课外的时间的投入。那种在考前突击记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历次实践证明:如果平时没有时间,那

8、么考前更没有时间。转三、对学案导学的认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推行以来,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学案导学。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优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探

9、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和思维能力,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每张学案都备有适当的课堂练习,教师在习题讲解时注重了学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先学后教、以问题承载知识,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2.“学案”流程的设计组内成员先自行设计出学案初稿,然后经备课组全体成员集体教研、讨论,确定学案的定稿。由于课型、学科不同,学案的环节也相应存在着不同,但每个学案都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导学问题、学法指导、达标训练等环节。(1)学习目标

10、的制定学习目标要明确,学生能一目了然,切忌学习目标过多,让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引起消极情绪。(2)导学问题的设计:导学问题的设计不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变成问题然后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问题式、简答式、材料分析式、实验探究式等等,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形式。(3)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也就是学习方法、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提示等。每节课知识学生掌握的如何,学习方法的指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4)达标训练的设

11、计。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达标训练,要注意此环节应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每节课后都有收获,都有成就感。3.“学案导学”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1)由于学案的定稿经过了备课组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所以有的教师就认为已经“集思广益”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不是使用自己负责编写的学案时也不再认真单独备课,而是满足于已有的现成的学案。但是各个班级不同,教育对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如果完全以学案为唯一抓手,搞“一刀切”,把一张学案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加任何思考地去使用,怎么能真正落实“以人

12、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隐患。所以我们要想上好课,必须先备好课。因此教师在集体教研前的草备和课堂中或后的二次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2)学生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他们不敢存在着突发奇想,用不着去发散思维,因为有老师们为自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但学案导学提倡的是学生自学,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的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因此在使用学案导学时就要鼓励学生发言,当发现学生发言出错时,不必忙于纠正,而让他讲完,然后请别的学生继续发言,最后引导学生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要鼓励后进生参加讨论,把一些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重新鼓起学习的信心。总之,学案导学的优点很多,但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学案中的优点,弥补不足,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偏离主体,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