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2 (2).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087389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垂钓》2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儿垂钓》2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儿垂钓》2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儿垂钓》2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儿垂钓》2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儿垂钓》2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垂钓》2 (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宁夏石嘴山市第二小学教材内容小儿垂钓写了一个蓬着头发的小孩儿,在河边专心地学垂钓的样子,当过路人向他打听事情时,他怕惊跑了鱼,只是招手示意。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二年级下学期,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语文课堂活动,并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识字能力。但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学习古诗,只停留在读熟背会的层面,对怎样来学的理性思考更是个空白,必须经过启发诱导学生,想象理解,了解方法。教法学法本单元教材训练重点是“读有趣的故事,学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参加诗词大会海选为情境,闯关激趣之后,先看图说话试编故事,再

2、将故事与诗句联系起来,对比读的过程中领悟学习的方法,不同层次的读的练习中达到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再深入读,体会到垂钓孩子天真无邪、。然后利用思维导图,及时总结,从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引领,帮孩子明细思路,我们学了什么。以后用什么方法学习更简洁。最后安排练习闯关,拓展应用,鼓励孩子在诗词海洋中有目的地采撷。教学目标1、认识“钓、蓬、稚、侧、莓、招”6个字,会写“垂、借、应”三个字,理解词语:稚子、垂钓、垂纶、蓬头、侧坐、招手。2、正确流利朗读古诗,学习将图画、故事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理解诗意的方法。3、背诵古诗,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情趣。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能

3、够借助画面想象,理解诗句,感受乡村孩子的生活童趣。教学难点 学习将图画、故事联系起来,展开想象,理解诗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诗词大会是中国文化的盛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视频诗词大会开始画面)2、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已经结束,第三集海选已经开始,各位选手准备,请听题!(大屏出示)第一题:请从以下九个字中识别一句诗。(题目,学生回答,动画出示答案。“笑问客从何处来”第二题:读诗句选词填空:忙趁(东风冬风)放纸鸢。第三题:看下句,想上句:(清明)。第四题:根据下列叙述,说出诗的题目:(逐个出示)唐代诗人写的;满池盛开的荷花;一个撑小艇的孩子:一道浮萍3、 看思维导图,找找这几

4、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呢?天真活泼的孩子成了诗人笔下的小主人公。二、想象画面1、 请同学们欣赏一下,画家笔下的小主人公的形象,看他在哪?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周围环境如何?(插图一)2、 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3、 指名说说4、 出示填空提示,填一填,注意把话说具体。5、 再出示图二:正当小孩子专心致志钓鱼的时候,突然()先自己看图说说,再全班交流,然后填一填,争取把话说具体。6、 请试着将两部分连起来说一说,讲一个完整的小故事。7、 老师也编了个小故事,自己读一读吧。8、 谁能给这个小故事起个题目?三、诗画联系 1、唐朝诗人胡令能也看到了同样的情景,只用28个字就生动地描写了出来,请打开71页,自由地读

5、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请同桌帮你检查读得准不准。 3、试着画出节奏线,放开声音读出你的节奏。 4、指名读,(评价,鼓励不同的读法) 5、请看大屏幕,我们看图画编出的故事用了好多词句,而诗人只用到了28个字,这就是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6、分组对读:一二组读故事的第一自然段,三四组读古诗的第一行,依次顺延。 7、小结:这就是古诗与故事联系起来理解诗意的方法。同学们,把古诗与故事对应,把古诗与图画联系,理解起来就会十分容易。 8、小试牛刀:诗中“稚子”“莓苔”“应”“蓬头”怎么理解?故事中“远远地”“钓鱼”“遮掩”“受到惊吓”与诗中那个词语对

6、应? 9、让我们了解了解胡令能(简介)小儿垂钓就是这样一首语言清新的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齐读)四、指导写字1、“稚子”“莓苔”“应人”“蓬头”这些词语走出诗句,谁能准确地读出来?生字朋友呢?2、多音字:应3、指导书写:“垂”五、趣味赛读1、字词认准了、理解了,一定读得更有味道了,听音乐读。2、男女生挑战:填空比赛,难度逐渐加大。3、熟读成诵六、深化形象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轻声读第一句,你读出了怎样的孩子?为什么?(“莓苔”“草映身”是什么样的环境?小孩子为什么来这里?)(天真、专注、聪明)(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读出来)2、读第二句,你又读出了怎样的孩子?“遥招手”怎么招?为什么?小孩子怎么想?路人看到“遥招手”会怎么想?(谨慎、礼貌、机灵) 3、这是个怎样的路人?(整洁老者来问路,恭立路旁好着急。)七、巩固练习 1、机灵专注的小孩子,善解人意的问路人都是那么的可爱,让我们用歌声来夸一夸他们吧。2、小小挑战(课堂互动)八、总结方法(思维导图)1、内容;小儿垂钓这首诗写了什么?诗人为什么写这样的情景?怎样写的?2、方法:我们怎样学习这首诗的?九、应用拓展1、试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学一学夜书所见2、继续诗词大会的准备:搜集更多关于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读一读,再选择一首讲一讲、抄一抄、背一背。3、完成任务单中的练习。十、板书设计小儿垂钓天真 专注 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