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08413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阶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台阶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台阶教学设计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台阶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阶教学设计 .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台 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

2、程:一、导入新课(正式上课之前,先放舒缓音乐,亮出一幅与台阶颇为贴切的图片,按字竖排打出一段话:“有人说,人生 / 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 许多人渴望 / 在台阶上找到 / 自己的高度 / 父亲是不是 / 也如此”事先,预设和营造适宜本文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站在天真的微笑里,父亲,是慈祥的温柔。清冽的日子,总有淳朴的粮食喂养一种思想。远走的那一刻,父亲用咳血的肺,装进我的行囊。邮寄的思念,总在稻田边飘远。如今,我的花已结出果实;而父亲,仍用年迈的肩挑着夕阳。父亲啊父亲我的父亲的酒,我的父亲的衣,都已远去。(说明:感情的渲染是在

3、课堂的中心环节与高潮部分,而其感情基调的预设和氛围的营造却与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这就仿佛大型活动的开幕词。笔者指出,这首诗歌的结尾部分,我做了改动。)二、作者简介: 李森祥(1956一 ):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三、整体性阅读“踏上台阶,走近父亲”2、速读

4、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合作解决为主)3、学生整体把握,复述故事情节。 提示:(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说明: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突破性阅读凝望台阶,感受父亲1、再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

5、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教师可以在讨论时投影出示)2、师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

6、、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说明:突破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细节的品味来突破文章的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亲的形象。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五、探究性阅读“回首台阶,探究父亲”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 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请思考: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2、父亲这样做究

7、竟值不值?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以上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六、小结这节课,通过大家探究性阅读,让我们理解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有什么好处。这有利于我们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不仅如此,这还会让我们知道文章可以这样去写好。从而培养了我们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