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080615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XX年4月24日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通过,将于XX年10月1日起施行。本文结合日常检查成果,就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询问、查阅清单等方式实地察看了13家食品加工企业、餐饮单位、超市商场,与企业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探讨,系统了解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情况。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基本情况今年10月以来,我市食品药品监管单位、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和省市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突由监管重点,

2、一手抓体制机构改革,一手抓食品安全监管。一是完成了区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现了机构、职能、职责、人财物划转和班子配备“五到位”。二是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和相应保障措施的提升。三是食品安全全覆盖全过程监管制度正在不断完善。四是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明显增强。五是食品安全整治和源头监管力度明显加大。食品安全形势基本平稳可控,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二、食品安全法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与上级要求和百姓的期望仍有不少差距。一是监管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在新时

3、期食品安全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相比,监管队伍年龄偏大,专业监管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食品安全专业人员和具备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少等问题。二是执法保障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都加大了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并逐年有所增加,但食品安全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还不健全,工作经费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在这次机构改革方案中,人事财权均下放,监管重心下移,但人均公用经费、工资待遇以及原有省补助专项经费也相应下降或取消,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由于我市财力有限,在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不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手段相对落后,检测水平不高。除农药残留外,多数食品安全参数指标均要送到

4、外市或省里检测,费财耗时。特别是用于检测必需的购买样品所需费用缺口较大,影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三是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存在盲点盲区。随着机构改革整合到位,各区县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网络已基本达到全覆盖,但市经济开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尚未纳入管理范围。农产品特别是肉类副食品监管尚有盲区,“放心肉”体系建设和监管仍有待加强。生猪定点屠宰量不足,偏远乡镇监管难度大,导致不少私屠滥宰生猪肉流入中心农贸市场和宾馆、学校食堂。我市小作坊、小餐馆、小排档数量多、分布广,大多数都达不到许可的标准,而目前我省尚未有可对照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地方性法规,监管办法不多,效果不明显。四是农村和城郊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广大农村地

5、区和城郊地区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监管难度大。目前,我市广大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的小摊小贩,流动摊点,个体食品生产经营点多而散,小作坊、小餐馆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简陋,生产和加工环境不好,达不到基本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没有健康证普遍存在。农村小超市三无食品仍然存在,有的小包装、袋装食品标识不规范;经营业主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淡薄,不同程度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三、推进实施的意见建议要加快改革进程,明确责任主体。市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快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市食安办要加强指导协调,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新的体制机制各相

6、关职能部门要密切沟通和协作,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联动机制,积极摸索和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全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各区县要加强力量整合,搞好工作衔接,充分发挥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职能作用。要强化依法监管,加大治理力度。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建立全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全市综合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和水平。各职能部门要积极推进食品安全分级量化管理制度和探索网络化管理,对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逐步实行全过程动态管理。要结合我市实际,适时制定由台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督的覆盖面。要加大源

7、头治理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要场所、重要时节和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的食品安全强化监管,对食品安全案件,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要杜绝重大食品安全案件的发生。要提高保障能力,切实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要积极研究完善食品安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积极做好机构整合后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市场监督局工作运转的经费保障,做到有所倾斜,应保尽保;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监管经费投入,特别是要将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专项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构建规范稳定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投入必要的经费,购置必须的设备,提高我

8、市食品检测能力和水平。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支持,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投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障水平。要重视监管队伍的建设,加强相关法律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监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要广泛深入宣传,形成社会共识。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以“人人需要安全食品,人人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按照“三贴近”和“五进”的要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活动。要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以全省开展的“食品安全江淮普法行”和举办“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系列活动,重点宣传全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成果,食品放心工程和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增强百姓对食品安全意识和食品消费信心,形成安全食品人人需要、维护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