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079794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nii学朮友叢网论文发表专家一l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臆解摘要:作为杜甫歌行体古诗代表作之一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一直被后世视为表现一代诗圣心系“天下寒士”的典范之作。 本文中,笔者认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篇诗作的题旨,主要表 达的并非杜甫心系“天下寒士”的伟大情怀,而是他对当时昏庸统 治者视“天下寒士”为草芥行为的谴责与鞭挞。关键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题旨 鞭挞 昏庸统治者作为杜甫歌行体古诗代表作之一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面 简称茅)一直被后世视为表现杜甫心系“天下寒士”的典范之 作。朱东润曾对其作出过这样的评价:”末段异境,设想大庇天下 寒士的万间广厦的出现,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这是杜甫许身

2、稷契, 饥溺为怀的思想的升华,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故真气博弈,千古常 新。” 1然而,笔者在对茅进行反复考究的基础上,认为茅 这篇诗作的题旨,主要表达的并非杜甫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 而是他对当时昏庸统治者视“天下寒士”为草芥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笔者的依据分述如下:一、从杜甫创作茅时的背景和境遇看对于读诗解文,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孟子曾在孟 子中提出这样的主张:“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2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分析诗人及其 创作时所处环境对于研究其诗作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若想更加准匸交发表专家一LB国学朮发叢网确地把握茅的思想主题,就不得不从杜甫

3、创作茅时的背景 和境遇说起。茅是杜甫创作于“漂泊西南” 3时期的诗作,这 一时期的杜甫,在遭受了困守长安和陷贼等诸多变数之后,对昏暗 社会的认识愈加清醒。自小就深受“奉儒守官”思想熏陶的他猛然 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的荒唐环境中而无法像王思礼等人那样“成王功 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杜甫洗兵马)完成建功立业的夙 愿时,心中难免有对昏庸统治者的谴责之意。他曾在赠比部萧郎 中中说道:“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在醉时歌中杜甫也 曾这样说过:“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粱 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德尊一

4、代常坎坷,名垂千古知何用!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面对昏暗的 社会现实,杜甫对当时昏庸的统治者是持鞭挞和谴责态度的。而细 读茅这一诗作,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杜甫生活之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等诗句,足以说明杜甫当时的穷困潦倒,而当时天下面临穷困潦倒 之窘境的“寒士”又何止杜甫一人?所以,杜甫只不过是以自己的 困苦生活为引子,以此来痛斥当时昏庸统治者不顾“天下寒士”死 活的荒谬不耻行为。因此,从杜甫创作茅时的背景和境遇来看, 茅这一诗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杜甫心系“天下寒士”的 广阔心胸,但更多的却应是诗人杜甫对昏庸统治者的谴责和鞭挞。匸交发表专

5、家一LB国学朮发叢网二、从茅文本内容来看仔细阅读茅的文本,我们会发现,诗作的前三段分别从侧面 和正面两个视角描绘了诗人杜甫当时生活之困苦,使我们读完之后 也禁不住为之心酸。但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一生只在儒家界内” 4的杜甫,此刻真的只是在为自己的窘境而自哀吗?还是诗人在 以自己的困苦不堪为缩影,来为天下的“寒士”没有受到应有的重 视和尊重而向当时只知道歌舞升平的昏庸统治者鸣不平呢?其实, 一代诗圣杜甫给了我们答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显然,杜甫是在为天下的“寒士”鸣不 平,是在为天下的“寒士”而向当时的统治者发问。细细品读,我 们还会发现,这一句不仅包含着杜甫心系“天下寒士”的伟大情怀, 更饱含着杜甫对当时昏庸统治者深刻的鞭挞和强烈的谴责。一个“安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彷徨及对当时统治者的不信任。在杜 甫的眼中,大庇“天下寒士”的“广厦”是遥不可及的,因此,他 在茅这一诗作的诗尾才会又一次忍不住向当时昏庸的统治者发 问:“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两次 义愤填膺的呐喊,无一不是诗人杜甫对当时只顾自己享乐而视“天 下寒士”为草芥的昏庸统治者进行谴责和鞭挞的最强音。所以,从茅这一诗作的文本内容来看,其主要题旨依然应该是表达诗人 杜甫对昏庸统治者轻视“天下寒士”之劣行的谴责和鞭挞。三、结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