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078467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解析 【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够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知识梳理】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变色、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和放热、吸热。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互关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

2、有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铁生锈的过程。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概念:物理性质:物质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的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

3、成了相应的性质。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是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是化学性质。四、 实验总结: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液态的水有气体生成液态的水无新物质生成块状胆矾蓝色块状固体变蓝色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新物质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蓝色的氢氧化铜有新物质生成颗粒状的大理石有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辨析:1.“其他物质”是指与原物质不同(组成、成分不同)的物质。2.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

4、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典例精析】例1.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 F.矿石粉碎例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发光、放热 B.有气体或沉淀生成C.物质颜色发生变化 D.有其他物质生成例3.关于氧气有以下描述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点燃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

5、固体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氧气可用于医疗、炼钢请选择适当序号填空:上述叙述中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现象; 是结论; 是用途。【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木已成舟 C.百炼成钢 D.大浪淘沙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状态、熔点 B. 硬度、密度 C.溶解性、可燃性 D. 导电性、挥发性3. 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 白色固体 B. 调味品 C. 易溶于水 D.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4.“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具有的性质是 ()

6、A. 硬度较小 B. 密度较大 C. 导电性好 D. 化学性质稳定二、填空题1.下列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可以燃烧;蜡烛熔化;木炭是灰黑色固体; 矿石粉碎;蜡烛能燃烧;蜡烛受热可以熔化;蜡烛燃烧。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2. 读下列短文,运用你学过的知识,将符合题意的编号填入题后的空格内。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稍轻;氮气在1.01×105帕,-195.8时,会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氮气难溶于水;在雷电的作用下,氮气可与氧气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物质;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能与

7、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能力提升】1.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是 ()A.铁生锈 B.水汽化 C.煤燃烧 D.脂肪酸败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A.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3.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A.颜色 B. 状态 C. 硬度 D. 可燃性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菜刀表面常产生棕黄色的斑点 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酸了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把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

8、面产生气泡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C.丙同学认为除了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5.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

9、物理变化 D.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6.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物质的混合物,在常温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物质名称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已烷沸点088.642.20.536.169.2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A.乙烷、丙烷和丁烷 B.乙烷和丙烷 C.戊烷和己烷 D.只有乙烷二、填空题1. 写出鉴别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质的方法.(1)铜片和铁片 ;(2)食盐谁水和水 ;(3)水和酒精 。2.一个玻璃杯和一盆水,甲同学说玻璃杯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乙同学说玻璃杯不是空的,里面有物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10、玻璃杯中有物质而不是空的。【链接中考】1.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纸张燃烧 C. 玻璃破碎 D .汽油挥发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钢铁生锈 C.木材燃烧 D.玻璃破碎3.“飞天壮歌中国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于5月24 日在南京展区圆满结束。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 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参考答案【典例精析】例1.解析:根据性质中通常有“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有”等词语,可判断出A是性质的描述,“在潮湿空气中生锈”是化学变化,

11、因此A是化学性质的描述。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属于物理性质,BD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出的,所以属物理性质。C描述的是由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是化学变化。E中的木棒折断是物质形状的改变,F中的矿石粉碎是物质大小的改变,均属物理变化。答案:EF 、C、BD、A。例2.解析:化学变化指的是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因此本质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而颜色改变、发光、发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等是发生化学变化的伴随现象。答案:D。例3. 解析:性质、变化的区别。现象是变化过程中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沉淀等。结论指生成了新物质,用途是指该物质有何应用。答案:、。【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C;2.C;3.D;4.D;二、填空题1.;。2.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B;2.B;3.D;4.B;5.C;6.C;二、填空题1.(1)可通过观察颜色、比较硬度等方法鉴别(2)尝味道蒸干看有无固体析出比较密度等(3)闻味看有无挥发性看有无可燃性等2.将玻璃杯倒扣在水中,如水能充满玻璃杯证明玻璃杯是空的;反之,说明玻璃杯中有物质。【链接中考】1.B;2.D;3.C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