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076844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之《咏柳》[7].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诗两首之咏柳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理解诗句;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习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具:课件教学步骤一、 导入 1、复习所学;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生背古诗。2、引入新课;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2、一首古诗。是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3、作者介绍4、认读生字 A.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妆 绿 丝 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B、指导书写 C.出示多音字:似 5、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

3、(个别读)。 6、出示问题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C.咏柳描绘的是什么景色?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D.咏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 品读释疑1、 知诗人,解题意: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A.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B.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C.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2、释词语,明诗意 A.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

4、诗意。B.汇报自学情况。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妆: 意思是装饰,打扮。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3、想意境,悟诗情A.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

5、,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B.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C.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4、横纵观,拓视野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出示古诗:(隋)无名氏的送 别 三、 总结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四、课后练习五、当堂检测六、板书总写:碧玉树高 爱柳树爱春天爱大自然柳条 万条绿丝绦柳叶 细叶谁裁出分写 咏 柳想象:春风似剪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