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07336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1分)(2013北京)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水分蒸

2、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矿石粉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1分)(2013北京)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利用元素的分类,结合地壳中元素的含有情况进行判断解决即可解答:解: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故选C点

3、评:此题是对地壳中元素含量的考查,只要能记住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即可顺利解题3(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SO2CHClDNaOH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O2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S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HCl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NaOH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

4、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蜡烛D红磷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C、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

5、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生成物的颜色与状态的区别5(1分)(2013北京)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B牛奶C白糖D植物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A错;B、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

6、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B错;C、白糖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和水形成溶液故C正确;D、植物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1分)(2013北京)下列物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玩具B纯棉帽子C陶瓷餐具D黄金饰品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

7、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B、纯棉帽子是用纯棉织成的,纯棉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C、陶瓷餐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D、黄金饰品是用金或金的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7(1分)(2013北京)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

8、,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根据碳酸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具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玻璃,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A、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故选项错误B、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故选项错误D、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常见物质(如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的名称、俗称即可正确解答本题8(1分)(2013北京)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

9、宏观组成分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解答:解: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即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9(1分)(2013北京)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的仪器是()A蒸发皿B玻璃棒C烧杯D量筒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实验室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解答:解:A、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蒸

10、发,则不需要使用蒸发皿,故选项正确B、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错误C、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D、配制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所需的仪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1分)(2013北京)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检查气密性D熄灭酒精灯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

11、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使用

12、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1分)(2013北京)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AH2B2HC2H2D2H+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标在元素

13、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C符合题意;D、根据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12(1分)(2013北京)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垃圾分类处理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C使用节水龙头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B、根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进行解答;C、根据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解答;D、根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进行解答解答:解:A、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B符合题意;C、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利于保护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