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07126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婴幼儿的唐诗.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1.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游子吟 孟郊唐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 慈爱的母亲自里把着针线,为马上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解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忧。归:回来,回家。 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方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愿。 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绚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

2、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暖和、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子女。 2.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译文 光明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似乎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解释 静夜思:悄悄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训练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觉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构造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

3、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外形上的相像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特地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辩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根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不行能身处室内,在室内任凭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详细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

4、举头望山月,便可证明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牢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巧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凳子,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旧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似乎。 举头:抬头。 3.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出塞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照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肯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解释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四周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这里指勇敢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内地

6、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 4.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乌衣巷 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译文 朱雀桥边冷落荒芜野草开出了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斜挂。 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解释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合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

7、南京市秦淮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寻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5.适合婴幼儿的唐诗精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单独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解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惦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妙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y):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