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071193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时计划人教版语文八年上 主备人:杨骏 中学:铜梁侣俸中学 第一课时课 题消息二则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导入 新课二、 出示教学目标三、课堂导学(30)课堂导学(30分)课堂导学(30分)四、拓展

2、延伸五、课堂小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的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对,新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那么同学们对新闻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出示课件)活动一: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出示课件)(一)新闻的概念1.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A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

3、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B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

4、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新闻的特点 (1)传播性:所以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只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手中的需要。 (2)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体现真实,新闻一般必须具备“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

5、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时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能编造、虚假。 (3)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最新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 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活动二:学习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出示课件)(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

6、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二)分析本消息的“五W”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7、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活动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出示课件)(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明确: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2、 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明确: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8、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活动四:当堂检测,语言运用(出示课件)一、填空。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二、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

9、远离精神污染。参考答案:“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1、 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

10、00个人物之一。2、欣赏名句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学生围绕新闻的概念、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进行总结,老师适时板书,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活动一: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一)了解新闻的概念(二)识记新闻的结构(三)了解新闻的特点(活动一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注意思考、积累)学生齐读、思考、积累学生

11、齐读、思考、积累学生齐读、思考、积累活动二:学习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学生朗读课文后,在书中按照旁批的提示勾画、批注出本消息的结构,交流此消息在标题、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学生阅读、勾画、交流、(二)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后,在书中勾画、批注出本消息的“五W”,并在组内、班内交流。活动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学生思考、组内交流、回答)(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

12、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思考、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然后回答)活动四:当堂检测,语言运用(看老师的课件展示作答)学生思考、勾画、回答学生交流课前的预习所得(作者介绍放在后面,一是考虑到七年级时已学过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同学对毛泽东已有了解;二是考虑到了解了新闻的有关文体知识后,马上阅读消息,便于学生进一步感知新闻的特点。教学时大家可随意调整)学生总结本课所得六、布置作业1.预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划分出导语和主体部分。2.收看新闻联播或辽宁新闻、桓仁新

13、闻,感受新闻的特点。3.假如你是新闻播音员,请你来播报消息二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 题消息二则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4、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 导入 新课四、 出示教学目标三、课堂导学(30)课堂导学(30分)课堂导学(30分)四、拓展延伸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学习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硝烟弥漫的岁月。(出示课件)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快速朗读第二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