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065028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菜篮子工程建设回顾与展望.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菜篮子工程(蔬菜)建设回顾与展望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Nycytx-35-syz19)、国家公益性农业行业计划项目(nyhyzx07-007)林处发,周国林(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65)摘 要:介绍了武汉市蔬菜产业现状、回顾了菜篮子工程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市新菜篮子工程建设思路。武汉市蔬菜面积80万亩,年播种面积251万亩,年产量632万吨,年产值72.9亿元。从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在菜篮子工程先后经历了五个阶段,即蔬菜生产从计划种植到向放开市场转变的阶段、蔬菜产销“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阶段、蔬菜品种结构、流通格局、管理模式实现转变的阶段、加强

2、蔬菜基地建设、批发市场网络形成的阶段、全市蔬菜生产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共五个阶段。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蔬菜种子标准化、提出蔬菜无公害蔬菜栽培和进行菜篮子经营体制改革,两级三层检测体系成效显著、水生蔬菜研究和产业开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推十大蔬菜优势品种产业化形成重要影响、快生菜板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净菜上市工程初见成效。在新菜篮子工程发展上要加强菜篮子工程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板块基地建设、蔬菜采后流通和加工体系建设、菜篮子工程保障和监管体系建设。关键词:菜篮子工程;回顾;发展思路1984年吴官正同志担任武汉市市长期间,在全国第一家进行蔬菜体制改革

3、,率先全面放开武汉蔬菜市场,并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1 武汉市蔬菜产业现状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全市常住人口875万人,流动人口1200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0万人,耕地面积300万亩,其中蔬菜面积80万亩(其中常年菜园面积50万亩),年播种面积251万亩,年产量632万t,年产值72.9亿元,蔬菜业已成为促进武汉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174元。近年来,武汉市按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繁荣市场,保障供给,确保安全”的

4、工作方针,切实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强化“菜篮子”产品质量监管。围绕五大中心(种苗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生产示范中心、加工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实现一区一特,进行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和两型化蔬菜建设。在工作中落实“六抓”,即抓板块、抓优势品种产业化、抓种苗中心建设、抓蔬菜加工、抓龙头企业、抓资金整合和政策扶持。实现了全市“菜篮子”生产供给总量和质量安全水平的双提高,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市民对“菜篮子”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 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简介从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在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五个阶段。19781985年是蔬菜生产从计划

5、种植到向放开市场转变的阶段,19861990年是蔬菜产销“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阶段,19911994年是蔬菜品种结构、流通格局、管理模式实现转变的阶段,19952001年是加强蔬菜基地建设、批发市场网络形成的阶段,20022009年全市蔬菜生产正式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发展在如下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2.1 在全国率先制定和实施蔬菜种子标准化1977年开始,武汉市成立蔬菜种子标准化领导小组,围绕“抗灾、渡淡、优质、高产”的目标,编制蔬菜品种标准和原种生产操作规程,制定了42个蔬菜品种标准和7种蔬菜的原种操作规程。按照标准和规程组织原种生产,分批对蔬菜品种提纯复壮,保证生产用种良种

6、化。蔬菜种子标准化工作在蔬菜生产上表现出明显的效果,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和提高了种性,完善了蔬菜良种繁育技术,为种子工作由“四自一辅”转向“四化一供”打下了基础。蔬菜种籽标准化的选育与推广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2 率先提出蔬菜无公害蔬菜栽培武汉市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首先提出无公害蔬菜栽培。1982年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武汉市开展了近70hm2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试验,从“六五”到“八五”期间相继开展了蔬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生物有机复合肥生产与应用,污染农田生态整治与蔬菜大棚温室的无土栽培技术与设施,以及蔬菜加工和保鲜等与无公害蔬菜生产相关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2.

7、3 率先进行菜篮子经营体制改革1982年,武汉市对改革蔬菜产销体制进行探索,1984年市政府作出关于蔬菜生产计划、经营渠道、价格放开的决定,年底制发关于进一步改革蔬菜产销体制的通知,实行市场在确保以菜为主的前提下,开展多种经营,对蔬菜生产和销售由统购统销变为开放销售。武汉市率先实行的蔬菜产销体制改革引起全国的关注,100多个城市先后来汉参观、考察,对全国蔬菜乃至农产品经营体制改革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2.4 两级三层检测体系成效显著武汉市已经构建完成了市、区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门监管机构和市区农产品检疫检测、生产基地的自检、及批发市场、超市等自检的三层检测机构。武汉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在农业部组织

8、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中,在全国37个大中城市中综合排名位居前列。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多次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2.5 武汉市水生蔬菜研究和产业开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武汉居中得水,国家种质水生蔬菜资源圃建立在武汉,水生蔬菜科研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先后选育了鄂莲17号、鄂茭白1号、2号、鄂水芹1号、鄂芋头1号等,推广到全国近30个省市区,品种覆盖区域占80%。莲藕新品种出口日本、韩国等地,水芹种子长期出口日本。武汉市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在全国大中型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2.6 主推十大蔬菜优势品种产业化形成重要影响2005年开始武汉市实施莲藕、红菜薹、豇豆、菜豆、藠头、箭

9、杆白、萝卜、毛豆、芦笋、藜蒿等十大蔬菜优势品种产业化,市财政拨专款支持。以品种产业化为中心,注重加工、流通、市场各个环节,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化面积达到70多万亩,带动户均增收2000多元。2.7 快生菜板块基地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开始武汉市加快快生菜板块基地建设,每年投入2000万元,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快生菜基地,小白菜、苋菜、蕹菜、生菜等快生菜品种周年上市,确保武汉市蔬菜上市没有淡季,大灾之年能快速恢复蔬菜供应。2.8 净菜上市工程初见成效武汉市从2008年开始启动净菜上市工程,每年市政府投入100万元逐步构建农产品从生产、贮存、运输

10、到销售的冷链体系,让市民吃上绿色、营养的“菜篮子”产品,减少城市污染。制定了净菜标准,所有净菜,均要具备全市统一的质量标志和企业标志,具备可追溯信息。到2011年,全市将建成100个净莱专营店和超市专营区、200个专柜;实行净菜包装、标志和品牌的超市销售量达到“菜篮子”总销售量的70%,全年净菜经营量达3亿kg,蔬菜的腐烂垃圾减少30%。3 武汉市新菜篮子工程建设思路与展望菜篮子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基地建设、采后加工和流通体系建设、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等。3.1 菜篮子工程产业技术体系建设3.1.1 加强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武汉市涉农教学、科研、推广

11、单位和人员众多,市政府要形成一套有效机制,凝聚和整合武汉市农业科研力量。抓好科技创新、产业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三支科技体系队伍和加强市场营销体系队伍的力量。重新建立和优化区、街级蔬菜服务技术队伍。打破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让在汉农业科技领域的优势单位和优秀人才都参与到发展菜篮子工程急需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上来。促进蔬菜科技工作者深入一线,密切科技人员与生产实践的联系。促进科技产业技术体系与优势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加强武汉市菜篮子工程建设。3.1.2创新科技管理方式,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市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在蔬菜选题立项上,推动专家梳理和锁定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12、广泛征求产业部门、地方、企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开展分层次、递进式研究,创新体系、推广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人员合作承担项目,提高农业科研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管理方法中,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支撑作用发挥和应急服务能力,加强对武汉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指导。在经费支持上,实行“以需求定项目,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鼓励蔬菜科技人员潜心钻研、安心创新。3.2 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板块基地建设3.2.1加快土地流转,转变经营方式总结和完善武汉市近几年土地流转的经验,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允许菜农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

13、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发展蔬菜基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必要的条件;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不断强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等适合武汉特点的蔬菜适度规模经营模式。3.2.2加强快生菜基地建设,增强本地蔬菜对市场的调控和防灾能力快生菜基地建设是武汉市近几年来基地建设的重点之一,对稳定武汉市蔬菜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应继续扩大快生菜基地面积,优化品种结构,保障武汉市蔬菜的周年供应,遇到自然灾害之后能很快恢复市场供应。3.2.3加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有机种养结合模式武汉市有机蔬菜刚刚起步,在此基础上应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率先建立有机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示范基地,

14、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蔬菜生产技术,重点推广秸秆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蔬菜生产相关的产业链接和沼液、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3.2.4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基地,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武汉市重点蔬菜产业基地在向市民提供安全、营养蔬菜产品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武汉市中部特大省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利用武汉市三环至五环湖泊众多等自然资源条件,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建立有机蔬菜生态旅游、循环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等旅游休闲农业,打造精品线路,努力提高农民的旅游业收入,拓展农民增收的新空间。3.2.5推进菜篮子工程基

15、地的全程机械化,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在蔬菜产业基地推广整地、播种、灌溉、施肥、植保、采收、运输、采后加工等全程机械,在主要蔬菜基地建立农机化示范区,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和“无牛耕”村的创建工作,在菜农中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大户,鼓励农户购买小型、实用高效能的农用机械。3.3 加强蔬菜采后流通和加工体系建设3.3.1继续推进净菜上市工程建设从源头抓起,提高净菜食品安全性。抓好原料基地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引导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扩大净菜生产规模,健全净菜冷链流通体系。适当引导规范蔬菜深加工产业有序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为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继续扶持龙头加工企业

16、,引导企业搞好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3.3.2强化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畅通“菜篮子”产品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以大型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超市等销售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加强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使蔬菜产地市场覆盖武汉市各个蔬菜产区。构建农超对接平台,鼓励中百、武商等超市及其他销售企业建立自己的基地或与基地合作,减少中间环节。注重农贸市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贸市场集约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注重市场软件环境和内在竞争力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科技优势,使菜篮子信息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3.3.3加强与武汉城市圈的区域合作及全国性的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武汉在全国的地理位置优势,促进蔬菜生产和销售的大循环、大流通。进一步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