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06394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9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doc(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1.1 基本情况1.1.1 项目名称: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1.1.2 项目性质:新建1.1.3 项目实施单位: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1.1.4 法人代表:杨志臣电话:139966597771.1.5 项目建设地点:忠县新生高云铺1.1.6 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占地50100亩。1.1.7 项目建设内容: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示范基地三峡库区以废旧物资为主的“回收分类加工”静脉产业示范基地、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科技产业园区。1.1.8 建设期:3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1.9 项目总投资及资

2、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4373.9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40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92.4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4%;基本预备费12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1%;建设期利息89.1万元。采用三种方式筹集,一是项目实施业主自筹2773.90万元,二是申请“新网工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项目的“以奖代补”资金100.00万元,三是申请银行代款1500万元。1.2 项目实施单位情况重庆市江峡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7月,位于忠县忠州镇白公路119号。现有股东3名,企业职工人数77人,是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龙头企业。公司法人代表:杨志

3、臣。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组织章程,公司依法组成董事会、监事会。公司下设经理部、市场营销部(含网络体系建设部)、技术开发创新部、经营核算部、安全环保部等职能部门,现有各类技术及管理人员12人。公司注册资金为300万元,资产原值160万元。公司经营范围为回收、销售、加工利用生产性、生活性废旧物资。年可回收废旧金属40000t,废纸质品27000t,废旧有色金属1000t,废塑料制品4500t,废玻璃3000 t,废旧橡胶10000t,总价值6800万元。公司在变废为宝,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以再生资源投资、开发、经营一体化为理念,以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

4、基地为平台,以打造再生资源行业品牌为目标,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己任,最终实现忠县再生资源产业升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1.3 编制依据及原则1.3.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商务部关于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620号);3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等六部委令2007年第8号);4重庆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范;5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规划的通知(忠府办发200861号);6.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忠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忠府办2008190号);7.关于优化环境“洗脸”招商促进发展的决定(忠县委发20

5、094号)。8.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号);9.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贯彻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府发2009108号)10.忠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设置规划11.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及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1.3.2 编制原则与范围1.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我国“新网工程”中有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力求技术领先、安全可靠。(2)以商务部试点城市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规范为指导,认真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按照“七统一、

6、一规范”要求,以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网点建设为基础,以加盟方式加快我县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3)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选择先进、高效的设施设备,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充分注意节约劳动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5)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以期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编制范围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区域的环境、资源、条件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需求、建设内容及规模等进行研究,提出建设方案,对投资进行估算,

7、对环境的影响与安全防护等进行研究,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结论性的意见。1.4 主要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1所示。表1-1 主要经济指标1.5 主要研究结论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 注1年总产值万元24644.002成本2.1总成本费用万元23765.202.2经营成本万元23345.363利润总额万元878.804所得税万元290.005税后利润万元588.806财务内部收益率%26.47税后7财务净现值万元4618.68税后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年5.17税后9投资利润率%13.46税后10产量盈亏平衡点%45.01税后项目总投资4373.90万元,其

8、中工程建设费用400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60.0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年总产值24644.00万元,总成本23765.20万元,经营成本23345.36万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26.47,财务净现值4618.68万元,实现利润878.80万元,税收290.00万元,税后利润588.80万元,投资回收期5.17年,投资利润率13.46%,盈亏平衡点45.01%。项目组织机构完善、网点布局合理、经营管理规范、市场流通顺畅、运行机灵活、创新性强、行业技术成熟度高、学科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2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及背景2.1 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人类社会要实现可

9、持续发展,就必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模式是倡导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通过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和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因此,再生资源的回收是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与原生资源相比,使用再生资源具有节约能源、节约水、减少污染等特点。如利用1吨废纸,可以造纸0.8t,节约木材3m3、电6

10、00kwh、标煤1.2t、水100m3,减少水污染35%;利用废钢铁炼钢、废铜生产铜、废铝生产再生铝,资源节约效益更为可观。许多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更决定了再生资源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大多是从废旧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起步,即发展“静脉产业”,德国、日本都是如此。因此,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背景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必须以良性循环为基础。2002年,召开了世界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

11、000美元。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处于500美元至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对应着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同时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也大量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除废钢铁的回收率较高外,废塑料的回收率为25,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2,废纸的回收率为35,废玻璃的回收率只有13,废旧家用电器、电脑等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还未完全开展起来,资源流失严重。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是逐步缓解我国资

12、源短缺状况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并逐步恢复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样摆在了中国的面前。我国政府最终选择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构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目前,重庆市全市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300万吨,价值75亿元,而目前全市年回收总量仅为165万吨,回收价值 40亿元,占可回收总量的55%,每年约有13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

13、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相当严重。忠县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区域,作为三峡库区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三峡库区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需要,对忠县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对忠县的粗略统计,全县各种废旧物资年产生量达14万余吨,年回收总量仅为8.55万吨,每年约有4.55万吨的再生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究其根由,在于目前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物资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回收利用;目前再生资源的加工利用企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企业生产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大多数企业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加上

14、经营分散,资源难以集中利用,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链。由于再生资源回收体制不健全,使得回收率较低,没有得到及时回收的废旧物资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成为影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一方面是三峡库区及其长江中下游水质安全对库区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大量的宝贵资源白白流失,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获取经济和环境的双赢,综观国内外的实践,加快发展以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设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是忠县及其相邻的三峡库区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3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2.3.1 国内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现状我国自然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环境

15、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长期存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提高资源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文化基础。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臻完善,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区域性集散市场初步形成,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1.回收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功能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建立了各级物资(包括金属回收)和供销合作社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两大体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完善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按照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回收体系,由于回收人员的分流、改行或退休而逐步萎缩;特别是物资管理部门撤销以后,一些地方物资和供销社系统的回收公司所起的作用在下降。另一方面,进城务工农民大量进入回收行业,以企业或工业园区为龙头的、利益导向的社会回收体系也逐步发展壮大,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关研究表明,全国每年约50万吨废铝、40万吨废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