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06386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项指标对水质的影响资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h对水质的影响南美白对虾适宜的ph值为7.88.5。ph值低可使养殖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 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还是要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 且生长受阻或患病。ph过高会增加氨氮的毒性。ph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 同时,可使有毒的硫化氢含量增加。氨氮、硫化氢含量的增加都可以抑制对虾的生长。ph 值过高则可能腐蚀鱼虾鳃部组织,使粘液凝固,严重时体粘液成丝状,使虾等失去呼吸能力 而大批死亡。ph过高的水体中易形成蓝绿藻水华和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从而导致水体中 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循环减缓。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 受到抑制,有

2、机物不易分解。ph值是养殖水体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主要与水体中的co32 - hco3 -co2缓 冲体系及ca2+-caco3固体缓冲系统有密切关系,并与有机酸、腐殖质缓冲系统有一定相 关性。因此,水体中的ph值会随着水的硬度和co2的增减而变动。池塘中ph值通常随着 日出逐渐上升,至下午16 : 30 - 17 : 30 (也有在13 :00左右)达到最大值,接着开始持 续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降至最小值,如此循环反复。池塘中ph值的日正常变化范围为1 -2,当水体中ph值过高、过低或变化幅度过大,都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ph值在养殖中的变化规律1养殖全过程ph值的变化规律:从对虾养殖整个过程

3、来看,放苗前肥水阶段ph 值最高,有时可超过9.6,随后会不断下降,到中后期甚至降到7.0以下,如果水质不加以 调节,则ph值就会不断发生变化。2天中的ph值变化规律:水中生物的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 起ph值的变化。因此,白天光合作用越强,光照时间越长ph值就会越高;晚上光合作用 停止,对虾及各种生物(微生物为主)呼吸产生的酸性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则ph值就会逐 渐下降,天亮前降到最低。如果是阴雨天,则一天中的ph值变化最小。3天气变化对ph值的影响:晴天、阴天和雨天ph值有不同的变化,晴天白天光 合作用消耗掉了水中大量的酸性二氧化碳,ph值会升高,而阴雨天情况正好相反,连续的 阴

4、雨天会使池水ph值降得很低,必须及时调节。对ph值的调控1放苗前调控:放苗时如果ph值高于9.0 (上午10点左右测量值)则虾苗的成活 率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放苗前进行ph值的调控是养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控可采用 施加酸性化学物质的方法,如加入适量醋酸、柠檬酸、草酸等,也可以换水或注入新水(地 下深井水更好),尽可能将ph值降到9.0以下(8.5以上),这样可确保放苗后虾苗的成 活率达到生产要求。2中前期调控:在养殖全过程的前三分之二时间里水质的各项指标一般都还比较 正常,如nh3、h2s等浓度很低,对对虾的不良影响就很小,这时候可以放心大胆地将ph 值控制在最适合对虾生长的范围里。随后,

5、ph值逐渐降低,如果上午10点测量出的ph值 在8.0以下,则应及时进行调高。20ppm的生石灰可提高ph值0.5。3中后期调控:对虾养殖进入中后期,水质各项指标已经很差,特别是在高密度 养殖的情况下,nh3、h2s浓度就不可避免升高甚至超标,且ph值下降又特别快,这个时 候如果不调节好ph值,即使增氧机满负荷不停地运转,对虾仍会有生理性缺氧浮头的危险, 给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后期的ph值调控技术要求比较高,也是决定养殖效果 好坏的关键环节。由于nh3、h2s的毒性与ph值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中后期调节ph值 一定要考虑全面,假如nh3浓度很高而h2s浓度很低,此时可将ph值调到正常

6、偏低水平, 这样可降低nh3毒性又确保不会造成对虾生理性缺氧;如果情况恰好相反,则可将ph值 调到正常偏高水平。总的原则是:既要保证ph值的正常,又尽可能地降低水体中nh3和 h2s的毒性,这样就会提高养殖的产量。ph值偏低或偏高的处理措施ph值偏低的处理措施: 可以将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复2-3次,以调节水体中的ph值; 每半个月泼洒生石灰水(如淡养对虾池ph值低于7.8,每亩用量5 - 15kg ), 既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又可以防治病害发生; 对于ph值下降过快或过低的水体,也可用naoh或小苏打进行调节,采用1% naoh溶液,一定要进行稀释(比如稀释1000倍),少量多次均匀泼

7、洒,并及时测定水体 的ph值,以确定效果; 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对于形成的蓝绿藻要及时控制,必要时追施 无机肥料,促使优良藻类繁殖茂盛; 充分增氧,控制还原型物质的生成。ph值过高的处理措施: 注入新水。 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镁)调节,用量为每亩1 - 2kg。通常滑石粉以1.5 - 2.5g / m3全池泼洒,可使水体ph降低0.5 -1 ; 每亩用0.5 - 1kg明矶,全池泼洒 对ph过高或升幅太快的水体也可用稀盐酸或醋酸泼洒,少量多次泼洒后,并及 时测定水体的ph值;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用300毫升 500毫升,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 多施有机肥,以肥调碱。 使用牧鱼露(每

8、亩用1 kg )加红糖或腐植酸(每亩用2 3 kg )。四、溶氧溶氧是水体中最主要的理化指标养殖池塘中溶氧量通常要求在5-8mg/l之间, 至少不低于4mg/l ;当溶氧低于3mg/l时,虾会烦躁不适、轻度缺氧、呼吸加快、摄食 量降低,从而影响生长。溶氧更低时就可能造成水产动物的死亡。水体中溶氧量取决于增氧 与耗氧因素的消长作用。池塘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温度等影响 较大);空气溶解(与风浪,水体的水平和垂直移动有关);增氧机或增氧剂的使用;换新 水所携带氧气等几个方面。而水体中溶氧的消耗则包括水生生物及细菌等微生物的呼吸代谢 耗氧,池水、底质中有机物等还原性物质的分解等

9、几个方面。当池塘溶氧不足时可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 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合理的换水;减少池塘中有机物、微生物等好氧量; 合理地使用增氧剂;逐渐培育出所需适宜的新藻相。目前主要的增氧剂作简要的说明:a过硼酸钠,白色细小结晶粉末,属于温和性氧化剂,能缓慢释放氧,当水温高于 40。6氧气逃逸加快,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使用过硼酸钠后可增加水体的碱性,提高池 塘水体的ph。使用时用水溶解后,以1g / 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应注意不能与酸 类物质混存。b过氧化钙,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反应后能产生大量的氧气,可增加水体中的溶氧, 提高水体的碱性,提高ph值,并可絮凝有机物及胶粒,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二氧

10、化碳 和硫化氢,防止厌氧菌的繁殖,且杀死致病细菌,起到澄清水体的作用,改良水质。使用时 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但对于缺氧池塘可参考下表使用量。c过碳酸钠na2co3.3h2o2 白色、自由流动颗粒结晶粉末。水溶液呈碱性,活 性氧含量14%,具有氧化性。过碳酸钠干粉的活性氧含量相当于30%浓度的双氧水。使用 过碳酸钠后池塘溶液的ph值呈碱性,生成活性氧,从而发挥了其杀菌、漂白去污的功能。 预防缺氧以0.075 - 0.15g / m3的水体终浓度全池泼洒缺氧急救时使用量可加倍以0.15 -0.22g / m3的水体泼洒。此外,0.02%过碳酸钠溶液还可进行活鱼运输,每5

11、- 6h加药 1次。五、氨氮氨氮是由池中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的尸体等有机物分解产生。当氨氮的积累在 水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使鱼中毒。氨氮超标通常发生在养殖的中后期,这时候由于残饵 和粪便的增加,池塘底部的有害物不断沉积,造成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正常养殖水体氨 氮一般不超0.2 mg/l为宜。在养殖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氨氮含量,要把氨氮控制在0.5mg/l 以下。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 强。氨氮的中毒机理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 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 ),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

12、。当氨(nh3 )通过鳃进 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 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 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 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 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 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 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

13、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 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 至死亡。防治养殖过程中氨氮偏高的主要措施: 在养殖初期严格清塘、清淤,减少池塘中氮的库容量; 养殖初期肥水的时候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 根据水体的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养密度; 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科学投喂; 经常开动增氧机; 养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 - 20g / m3 )或活性炭(2 - 3g / m3 )改善底质, 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定期检测水中氨的指标,如果氨氮超标,早预防,早处理; 及时清理养殖水域底层的污垢及水产养殖动物排泄的粪便

14、等措施。 正确合理地使用光合细菌、em菌等活菌制剂,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去除 水体中的硫化氢和亚硝酸盐,改善池塘底泥、底质,稳定水体中的ph值,加快水体中的能 量和物质循环。但在使用活菌制剂时,应当注意不同菌类的适应条件和使用方法,否则就达 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泼洒活菌制剂前后3-7天忌施消毒剂,也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 时使用。光合细菌在日出时使用,效果显着;在使用硝化细菌时,不能像芽抱杆菌一样用红 糖、池水活化;硝化细菌繁殖速度慢,使用时最好与其他活菌制剂错开使用,使用后泼洒沸 石粉,效果会更加显着;使用硝化细菌后,3 - 4天内尽量不排水等。六、亚硝酸盐水生动物排泄的有机废物经氨化作

15、用产生氨,虾的泌氨作用产生氨,人为施用无机 氮肥产生氨,这些氨在水体中硝化细菌的作用下逐步氧化经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这过程 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一旦受阻纟吉果就会引起硝化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在水体内的累积。在养殖的中后期,也塘中亚硝酸盐偏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与养殖中后期投喂量 增加、生物及氮的库存量增加,而硝化细菌自身繁殖相对较慢且生长易受到其他菌群的抑制 有关。亚硝酸盐的毒性机理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可通过虾体表的渗透与吸收作用进入血液纟吏血液 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由于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使血液丧 失载氧能力。亚硝酸盐浓度高低对虾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正常养

16、殖水体亚硝酸盐的含量低于0.1mg/l,虾及水生动物在此条件 下纟能够正常自有地生活纟不会造成任何健康影响。当养殖水体溶氧降低氨及硝酸盐水平 较高时,主往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水平增加纟当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0.1-0.5mg/l纟并长期维 持这一水平时纟虾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纟血液载氧能力逐渐丧失纟造成虾 慢性硝酸盐中毒纟表现为摄食量下降纟乎吸困难,游动缓慢纟骚动不安。当养殖水体中亚硝 酸盐水平继续增加纟含量高于0.5mg/l时纟虾中毒症状继续加剧,本力衰退纟游泳无力纟 某些代谢器官功能衰竭纟青况严重将导致死亡。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体中,对虾则 鳃受损变黑纟严重者导致死亡。亚硝酸盐的毒性依虾的种类和个体的差异而不同,因而纟对 不同种类虾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虾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