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说课稿.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063481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阻》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阻》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阻》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阻》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阻》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阻》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阻》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业内容电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电阻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初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等内容的必要基础,本节知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是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还是物理知识的扩展来看,“电阻”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将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

2、过程,借助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通过对本节知识内容在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知识水平,现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过程和方法 (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

3、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的重难点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获取物理知识,因而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概念的理解上会感到比较困难,因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电阻的概念的建立。五 、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重要理念,要求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探

4、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新课程标准还要求物理课堂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的个人自主探究、小组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的启发引导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增大教学容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所以,物理的学习过程不应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过程,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

5、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网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学,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边自学边动手动脑做实验,在观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互学互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进对新知的理解消化吸收。六、教学程序,设疑导学,激发求知欲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激起兴趣,引发思维,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分别把相同长度和相同粗细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接入同一电路,灯泡的亮度明显不 同,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灯泡亮度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同一电路中接入不同材料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会有如此

6、大的变化呢?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推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灯泡亮暗的变化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发生了改变,说明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问题所设计的物理情景中。2、巧引启思,突破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水流的动画,类比水流联想电流,引出电阻的概念,及时通过板书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及其换算,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化解难点。另外,投影显示欧姆的生平简介和有关电阻的常识,目的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投身科学探究的热情,并能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从物理走进生活”的新课程理念。3、经历探究,突出重点:学生实践体验:科学探究

7、活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2)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已见,可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的猜想肯定有很多,例如材料、长度、粗细、温度、体积、颜色等等,学生的有些猜想缺乏针对性,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对学生进行诱导,例如可以播放动画,与水流对比,象河床的构成材料、河流的长度,河流的宽度都会影响水流的速度,让学生对猜想进行筛选,去伪存真,逐渐趋于合理,明确探究方向。(3)设计并进行实验: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后,教师简单介绍实验器材,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因素去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在教师巡视指导下,学

8、生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4)交流与评估:鼓励学生比一比,看看谁的实验做的好,请每一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进行阐述,并全班演示,说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并发表经过小组讨论而得出的探究成果。这一节是学生第一次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但是在实验之前,我并没有介绍这种方法,把它硬塞给学生,而是运用实验这个教学环节,直接放手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器材,然后通过交流与评估,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要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通过猜想探究质疑修正再探究的过程中,真正领悟控

9、制变量法的内涵,并学会利用,从而达到“授之于渔”之效。4、在本节的练习处理中,我设计了两类题目:一是落实双基方面的,二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因为一节课不管老师讲的多么出彩,学生的参与面多广,领导的评价有多高,你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是否能应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样设计既加强了双基,巩固了知识,也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七、板书设计系统化、条理化的板书设计,便于学生明确知识的重点,分化教学的难点,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易于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便于学生笔记和复习。我设计的教学板书如下:电阻一、电阻:、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

10、碍作用叫电阻。符号为R。、电阻的单位和换算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为;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影响因素: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八、教学反思在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叶澜教授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犹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因而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虽然八年级学生系统接触物理学科的时间不长,但对物理知识特别是对电学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愿意观察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并探究其内在规律,但在学习中较依赖于感性认识,理解、分析能力比较欠缺。所以,必须充分地利用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地从物理现象去探索物理规律,从学习物理知识到应用于实践,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班额过大、器材欠缺,场地受限等教育现状,都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阻力和考验,需要在今后与各位同行互相学习,共同探讨,力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