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0612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5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资料.doc(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职业道德课程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同时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是在长期的教育劳动实践中形成的,是调节教师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由于社会分工不同,教师劳动和其他社会劳动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职业与教师职业()职业的产生与含义所谓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其中“对社

2、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义务”是职业的本质特征,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则是职业的外部特征。职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职业也就不同。也就是说,社会出现什么职业,取决于社会的客观需要。人们需要与疾病作斗争,就产生了医生职业;为适应经济活动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会计职业;因适应国家统治和抵御外侵的需要,又产生了军人职业;同样,为了适应培养人、教育人的需要,也就产生了教师职业;等等。(二)教师职业产生与发展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师职业经历了一个从非专门化、专门化到专业化的漫长的发展过程1、教师职业的非专门化

3、阶段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在生产和生活中以“长者为师”, 不存在专职的教师。进入奴隶社会后,随着独立形态学校的形成,也就有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在孔子首创的私学中,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以教为业并以此谋生的专职教师。但是在古代社会,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由于教师承担的主要职能是道德教化,因此,凡是掌控“道”的人都可以成为教师,如欧洲的神职人员、中国的官吏等,一般不需要专门的师资机构来培养,由此形成了长者为师、典范为师、以吏为师、以僧为师等古代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2、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性逐渐凸显,对教师资格有了一定的

4、要求,需要对教师进行专门化的训练,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求。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1681年神甫拉萨尔在法国兰斯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师资培训学校,标志着师范教育的诞生。1695年德国法兰克在哈雷创办了一所师资养成所,实施师范教育,成为德国师范教育的先驱。从1870年到1890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颁布法规设立师范学校。中国于1897年,由清末官员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师范院,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的诞生。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使教师普遍进入了接受专门化培养训练时期,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初见端倪。3、教师职业的专业化阶段伴随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从政府到公众对教师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5、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中叶以后,教师的专业化开始向纵深方向发展。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关于教师地位的政府特别会议”。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国际间教育学者和政府人士共同讨论,给予教师以专业的确认和鼓励。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以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为题,明确指出“专业化作为一种改善教师地位和工作条件的策略”。我国也将教师职业确认为专门的职业。1986年6月21日,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把各级各类教师列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

6、。 1994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三)教师职业的本质、特点和社会意义 1、教师职业的本质所谓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规定的标准培养人才,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价值的人的事业。而教师“所从事的专门业务”,则是指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因此,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以培

7、养人为目的,向人们进行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教育,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第一,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合格劳动者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身体、心理、知识、情感等时时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其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由于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展是不平衡的。再次,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得以验证。同时,教师的劳动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复杂的。教师劳动的任务是复杂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劳动对象存在差异,每个学

8、生和学生集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 教师的劳动工具日益复杂。教师的劳动工具不仅包括教材、教学设备等,还包括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知识能力、教法等。教师的劳动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教师劳动过程是一个传递、改造和创新人类文化的过程,是培养人、塑造人的过程,只有科学地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第二,延续性和艰苦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延续性,即教师劳动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艰苦的脑力劳动。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需要长期艰苦的劳动。教师劳动的时间长、强度大、难度高,其艰苦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第三,艺术性

9、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学科教学活动的艺术上。每个教师上课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板书、提问、组织、设计、备课等技术。其次,教师劳动的艺术性表现在德育工作的艺术性上。能了解德育工作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懂得对学生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师,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再次,教师劳动的艺术性还来自于教师的不断创造和创新。教师面对一个个有差异的学生和学生集体,要做到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需要对知识进行重新加工和改造,才能为学生所接受。第四,主体性和示范性。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及教学手段的合理使用都体现着教师主体性和主导作用的充分发

10、挥,即教师要用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品行、能力等教育学生。教师劳动的主体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主导作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指教师的思想、品德、学识、情感、意志、爱好、兴趣、言行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第五,个体性和群体性。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和群体协作性劳动的统一。个体劳动是教师劳动的基本方式,无论是备课,还是辅导和批改作业,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等工作,都主要由教师个人单独完成。然而,单靠教师的个体劳动又是无法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群体协作。新时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使命

11、,需要教师群体的团结协作才能完成。每个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学会合作,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首先,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将社会积累的精神财富传授给年青一代,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延续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说教育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则“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二

12、,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从现代教育观来看,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是看一个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其在教学中是否教会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即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当今世界普遍重视发展人的智力。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就必须把开发学生智力放在重要地位。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也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劳动目的。第四,教

13、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教师的劳动并不是对人类已有认识成果的简单复制和再现。一方面,他们要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科学的发展,不断对所讲授的教材进行科学的加工和处理,这里面就已经包含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他们还有责任、义务去参与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发和创造。其次,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教育机构虽然不是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教师的劳动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即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教育事业和教师的劳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现代社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14、,而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的竞争。 在这些意义上,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最后,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影响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等,而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引导作用。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和严密的计划,遵循教育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组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影响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一、道德1、词源分析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是随着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一种特殊意识形态。在西方,“道德”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指风尚、习俗,也有原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和善恶评

15、价等含义。在我国,道德这一术语最早是把道和德分开使用。所谓“道”指人所行走的道路,也指事物存在、发展应遵循的法则,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和规范;“德”即得,所谓“德者,得也”。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既反省自我,端正心性,善念存于心中,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及道德观、价值观),外施于人(是用已形成的价值观、伦理观及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心得等影响、引导、规范他人的行为),便是“德”。“道”主要指外在的规范要求;“德”则主要指人们内心的精神方面的内容。“道德”二字的合用,最早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假如做任何事件都能按礼的划定,就达到了道德

16、的最高境界)。荀子不但将“道”和“德”连用,而且赋予了它确定的含义,即指人们在各种伦常关系中表现的道德境界、道德品质和调整这种关系的原则和规范。可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道德”这个词的起源和历史,都包含有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和行为标准等广泛的内容。2、道德概念所谓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道德与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为: 首先,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它表现在人们的言行上,深藏于习性、品格和意想之中。其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