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06116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蜻蜓》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蜻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1、谈话引入课题,(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对于蜻蜓,你都

2、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放飞蜻蜓。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4、板书:捉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4、板书:讲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

3、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4、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3、板书:捉放讲二、交流资料1、小组交流: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如:我喜欢蜻蜓。蜻蜓是我们的朋友。蜻蜓很美丽。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4、引导思

5、考: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5、研读二、三段(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重点探究: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学生读议)6、练习分角色朗读。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指名演读,集体评议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四、指导写字(略)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2、学生自学。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词。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