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060789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学年2014届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化学模拟试卷(一)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考试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Fe-56 第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熔化 B干冰升华 C钢铁生锈 D矿石粉碎2.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3.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人们生活中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

2、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B.为了防止疾病传染,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C.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D.不能长时间把“QQ”挂在线上,即用即上线4. 人造金刚石薄膜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下列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 透光性好 B.硬度大 C.散热性好 D.耐腐蚀5.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氧气 B.氮气 C.面粉粉尘 D.二氧化碳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 B.硅 C.氮 D.铝7.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ACaCl2 氯化钙 BMg+2 镁离子C2N

3、2个氮元素 DH2 2个氢原子单质X8.单质与X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则X最为合理的是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10.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 实解 释A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体积热胀冷缩B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分子在不断运动D炎热的夏天自行车车胎容易爆裂夏天温度高,分子间间隔变大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12.逻

4、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KClO3是氧化物B.化学变化往往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C.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均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D.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密切,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13.次氯酸钠(NaClO)是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可用氢氧化钠溶液与氯气反应来制取,其反应原理为Cl2 + 2NaOH = X + NaClO + H2O, 则X 的化学式为A.HCl B. H2 C. NaCl D. HClO14

5、.有下列物质:S H2S SO2 SO3,其中硫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15.一定量的红磷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反应过程的是固体质量/g固体质量/g固体质量/g固体质量/g时间/t时间/t时间/t时间/tOOOOA B C D二、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6分。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

6、后元素的数目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2:117.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证明需要氧气参加是其中条件之一必须做的实验是 A. B. C. D.18. 在一密闭的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O2CO2H2O W 反应前的质量g 50 1 1 2 3 反应后的质量g 2 45 28 xA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B容器内发生了分解反应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为0 D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

7、718第卷(非选择题,共64分)三、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19.(6分)图是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图是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8 O 氧 16.00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图表示的是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该元素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2)图和图表示的是 (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其中图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3)由图所给信息可知氧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 ,氧元素与图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0.(6分)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8、1)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验纯方法是: ,如果听到 ,证明甲烷不纯。(2)若甲烷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除去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是 。(3)甲烷和甲醇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确定两种物质中含有的元素是 ,除此之外甲醇组成中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21. (6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电解水实验时正极放出的气体是 ,该实验证明分子是 的(填“可分”或“不可分”)。(2)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水用来灭

9、火是因为 。(3)下列水的净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是 (填编号)。 A.静置沉淀 B.吸附沉淀 C.蒸馏 D.过滤(4)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离子的化合物,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通常向一定量的水中滴加 的方法来检验硬水和软水。22.(6分)尿素(NH2)2CO是农业上重要的氮肥。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工艺流程如下:高温 高压造气炉煤半水煤气(CO、H2、N2、少量CO2)CO2、H2、N2脱硫+水蒸气 催化剂CO2H2、N2脱碳NH3催化剂(NH2)2CO水蒸气 空气一定条件高温高温(1)煤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化石燃料,主要含有 。(2)造气炉中发生反应:C + H2O CO + H2,C + O2 CO2,上

10、述两个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3)脱碳过程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流程将CO2与H2、N2分离,此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4)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5)写出由CO2和NH3合成尿素(NH2)2CO并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 。23.(8分)A、B、C、D、E 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常见的气体,D在常温下是液体。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C 。(2)EB的反应方程式是 。(写一条即可)ABCD+H2+COE+A+A+H2+CO(3)氢气是最清洁的能源,工业上可用电解D的方法制取 氢气,

1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要将没有标签的三瓶无色气体区分开来,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方案中试剂为 溶液,操作检出A的实验现象是 。A、B、C检出B试剂 A、CC检出A操作四、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24.(6分)蒸馏是净化水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蒸馏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其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进行加热。(2)蒸馏烧瓶中自来水的体积不超过其体积的 ,烧瓶中碎瓷片的作用是 。(3)冷却水从冷凝管的 (填“a”或“b”)口进入。(4)蒸馏后收集到的蒸馏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常常用到活性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 性。25.(9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a的仪器名称: 。(2)实验小组制取的一种常见气体,既能用C装置收集又能用D装置收集,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编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实验小组用KClO3(MnO2)制取氧气,装置A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